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公布,兩份文件都對
綠色發展濃墨重彩,這預示著從現在開始,到十四五規劃期間,再到2035遠景發展時期,
綠色發展將迎來尤為重要的“5年”和“15年”。就經濟學理論而言,其重要性在于,經過不懈努力,綠色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已經接近、并將很快越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峰。這意味著,中國將繼西方發達國家之后,在中等發達水平上真正跳出“環境庫茲涅茨陷阱”(“環境庫茲涅茨陷阱”是指一國生態環境質量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遲遲未能逾越“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的現象)的國家,從而在實踐上走出一條在發展中大國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更為平衡、更為協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建議》用兩句話總結了綠色發展已經取得的成就,一是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二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兩方面成就為發展跳出“環境庫茲涅茨陷阱”奠定重要基礎。從邏輯上來看,“污染防治”是過程,“生態環境”是結果,“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自然會使得“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從實際情況看,自2015年前后開始,各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經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作為“生態環境”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最為直接的后果便是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與過去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相比,持續退化的勢頭已經得到有效遏制,這對環境與經濟的關系而言至關重要。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污染物排放量越過頂峰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環境與經濟開始出現“協同”效應,隨著經濟增長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將出現“優化性”的好轉。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一是所有的重要污染物都要“達峰”,如果僅有部分污染物“達峰”,生態環境的改善將“不可持續”,容易出現反復。二是經濟要徹底實現轉型升級,從對環境污染的依賴中擺脫出來,成為真正由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否則經濟與環境的“協同”可能是一種短期現象,進而無法在長期得以持續。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久久為功”,堅持10-15年,這就為綠色發展的下一步工作確定了方向。
第二,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建議》確定“十四五”規劃中綠色發展的目標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這一表述的核心是要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頂點上“站穩腳跟”,避免發展“不進反退”、回落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左側。如前所述,越過頂峰的一個支點是污染物排放達峰,從目前的情況看,盡管部分主要污染物已經達峰,而且我們也已經規劃在10年內
碳排放達峰,可以說,隨著
碳排放的達峰,基本所有污染物排放量都可以進入達峰周期,要做到這一點,一個重要前提是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續減少,因此,在“十四五”期間,污染防治將成為“常態”,特別是防止污染排放量的“反彈”尤為關鍵。另一個關鍵是“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其實就是“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為什么“綠色”可以等同于“高質量”呢?因為“綠色”解決了資源環境的錯配問題,通過空間優化、市場配置等方式,資源環境等要素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經濟擺脫對資源環境的依賴(脫鉤),直接的結果就是資源環境要素得到了保護,實現了綠色發展的根本訴求。就此而言,無論怎么強調“十四五”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原因在于,盡管目前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但綠色發展的勢頭并不牢固,綠色發展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擠壓,如不在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繼續加大力度,促使經濟與環境真正實現“脫鉤”,綠色發展的過程就極有可能出現反復。
第三,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建議》首次較為具體地明確了2035綠色發展遠景目標,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其中“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這一最新的“政策表述”從污染排放量的角度給出了2035年的階段性目標,那就是推動生態環境越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開始沿著曲線往環境與經濟關系更為融洽的“下坡路”出發,徹底跳出“環境庫茲涅茨陷阱”。此時,生態環境就不是簡單的“改善”了,而是要實現“根本好轉”,這個“根本好轉”的核心內涵就是“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意味著,我們要在15年的時間內,分階段實現“根本好轉”的目標,就此徹底根治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其中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在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過程中,要更為重視“生態環境安全”,防范來自氣候風險在內的各種環境不確定性;二是在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過程中,要更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盡管這并不是新的提法,但在實現了“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2035年,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視就不是僅僅體現在“發展至上”的結果中,而要進一步地內化到各個領域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內化到發展的體制機制中,成為深入社會經濟發展骨髓的“基因和血液”。
總之,未來5-15年是中國綠色發展最為關鍵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中,生態環境質量優先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經濟發展必須守住生態安全的底線和邊界,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經濟發展要實現與污染排放的全面“脫鉤”,進而實現與綠色低碳的全面“掛鉤”,從而使得中國經濟徹底擺脫“環境庫茲涅茨陷阱”。
(李志青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