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諾獎得主提問:人類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來控制氣候變化?

      文章來源:學術頭條碳交易網2020-10-30 11:01

      近日,知乎上有一個 “諾獎問世界” 的活動,十分火熱。即八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針對各個領域提出自己的問題,邀請對該領域感興趣或精通的人一起來討論回答。
       
      “人類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來控制氣候變化?” 這個問題來自于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Gustave ?douard Mayor)。涉及到的領域主要有:自然科學、氣候變化、生態學、溫室效應、環境科學等。
       
      米歇爾?居斯塔夫?愛德華?馬約爾(Michel Gustave ?douard Mayor),于 1942 年生于瑞士洛桑,瑞士天文學家,任教于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已于 2007 年退休,但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份持續進行研究。
       
      他和戴狄爾?魁若茲于 1995 年一起發現了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恒星飛馬座 51 的行星飛馬座 51b,自此之后,他的研究則主要是發現太陽系外行星。2007 年他是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所屬拉西拉天文臺發現格利澤 581c 的 11 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居帶內的太陽系外行星。2009 年馬約爾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的,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 581e。
       
      2019 年 10 月 8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詹姆斯?皮布爾斯,以表彰其對宇宙演化過程的理論發現,另一半授予米歇爾?馬約爾和戴狄爾?魁若茲。
       
      人類有控制氣候變化的意愿
       
      這里的 “控制氣候變化 “當然不是指 “騰云駕霧、呼風喚雨” 這樣的本領,而是通過減少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控制溫室氣體所導致的氣候變化。
       
      全球主要政府在 1991 年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 年正式通過實施,表達了全人類應該共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溫度上升,應對其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的意愿。同時通過了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認為應對氣候變化發達國家負主要責任。
       
      一直到 05 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中,發達國家基本承諾了到 2020 的減排目標。但是一部分發達國家在 09 年后退出了 “議定書”。在這之后,世界上的國家從意愿上開始各持己見。
       
      歐盟是最支持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提出最早的 “碳中和目標”,“資助發展中國家研究減排路線” 等。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韓國、日本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或者降低了承諾。他們的態度往往隨著國內政治勢力的更替而搖擺。
       
      發展中國家其實也有區分。中國、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作為迅速發展的大國,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作為最直接和最無力的受害者,要求所有人積極減排和給予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普遍要求發達國家的援助。
       
      舊鏈條仍未打破
       
      今年的新研究顯示,即使人類達成 2015 年《巴黎協定》的減排規劃,到 2100 年南極冰蓋還是會融化一部分,造成海平面上升約 2.44 米。
       
      按照現有科技的發展,人們無法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無法完全展開工業規模的二氧化碳回收。在低技術條件下,“工業發展權問題” 顯得一觸即發。如果要拿現在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治理氣候問題,是一件吃力不討好” 的事情,往他國境內行動不但會花大把的人力物力,還會引起其他國家對你的力量進入他們的生存空間、干預他們內政的擔憂和反對。
       
      “強力減排 = 縮減能源供應 = 縮減工業規模 = 影響國家發展” 的鏈條一日不打破,全球的減排意愿就會始終遭遇挫折。新的鏈條需要建立。
       
      化石燃料在提供能量占比方面的數據的減少可以視為人類目前治理氣候問題的主要方面。
       
      在 2018 年開始,全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占比開始提升(主要來源于水電與風電),這也是普遍的趨勢。但是,亞非拉國家還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才進入太陽能發電與風電比燃煤火電成本低的階段。
       
      過去十年間,太陽能電池板和儲能電池的成本下降了約八成。2020 年上半年,新冠病毒、集體抗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氣候變化、煤炭漲價聯合促成了化石燃料行業 150 年來最大的一次衰退。2020 年人類的總碳排放量可能低于 2019 年,全球燃煤發電量可能會比 2019 年減少 10% 以上、天然氣需求會比 2019 年減少 5% 左右,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會增加 5% 左右。
       
      2020 年第一季度,英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化石燃料發電量,風電已經超過核電、和天然氣分庭抗禮。這是近代工業革命發端的地方,是有象征意義的。2020 年 4 月 10 日到 6 月 17 日,英國關閉了所有燃煤發電站、永久退役了其中 2 座,7 月重啟了 4 座。
       
      歐洲大陸 80% 的煤炭運輸成本超過了建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瑞典和奧地利關閉了所有的燃煤發電站。波蘭和捷克取消了新燃煤發電站的建造計劃。西班牙 15 座燃煤發電站關門了 7 座。2018 年西班牙 15% 的電力來自煤炭,2020 年 5 月已經降到了 1.4%;2019 年德國 31% 的電力來自煤炭,2020 年上半年已經降到了 20%,2020 年上半年德國用電量比去年同期降低了 5.7%,50.2% 的電力由可再生能源供應 —— 去年同期是 44.1%;德國現在主要使用風電。德國希望到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到 65%。
       
      印度燃煤發電占比已經從 2020 年 3 月的 75% 降到 5 月的 63%,而太陽能和風能占比從 16% 上升到 28%。
      2019 年美國煤炭產量下降了 18%,煤炭消費下降了 15%,煤炭庫存減少了 53%。估計 2020 年美國煤炭發電占比將下降到 18%,而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 20%—— 這當然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美國煤礦行業 2019 年以來已經裁員了約 2.9 萬人。
       
      總之,可以看出,舊的鏈條雖然還在運作,但世界范圍內的大多數國家已經在著手改進。新鏈條勢必會有建立的日子,相信那天的到來已經不會太晚。
       
      參考鏈接:[1] 知識共享署名. 詞條:“米歇爾?麥耶”. 維基百科. [2] 知乎科學, 2020. 問題:“人類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來控制氣候變化?”. 知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