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
10月26日,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
會議將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與此同時,中國日報今日刊發了美國環保協會
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撰寫的文章Torchbearer for climate governance (《立足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謀劃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從國內國際兩個層面就制定合理的2035氣候目標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進行了闡述。
生態環境保護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體系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在提到小康社會建設時,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為此,中國打響了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并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的總體改善。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實現“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成為下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驅動的生態環境治理不同,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的制定需要更多的考慮國際形勢與趨勢,從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地球”的高度來謀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