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結合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生物能結合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簡稱BE
CCS)被視為可行性最高的負排放技術之一。
BECCS通過農作物或樹木的成長過程將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吸收。這樣,既可以通過燃燒這些樹木釋放能量,又能同時捕獲燃燒排放的碳。捕獲的碳被封存在地下,防止其回到大氣中,然后不斷重復整個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規模足夠大,這項技術理論上可以消除大氣中大量的碳。
BECCS尤其受到氣候模型研究人員的歡迎,目前是大多數符合《巴黎協定》的脫碳路徑的關鍵部分。但科學家也開發了依靠轉變生活方式和快速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更深層的脫碳路徑。這些措施都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的范圍內,并且從理論上來講,能夠做到不再需要BECCS。與此同時,一些人呼吁建立“后增長”經濟學,即深入發展小型化經濟或穩態經濟,這種轉變是這些模型未曾考慮的。
BECCS雖然廣泛運用于氣候模型中,但尚未得到大規模驗證,世界各地僅少數工廠正在運營中。建造碳捕獲工廠的前期成本也很高,而將碳儲存在地下可能引發地震,或導致二氧化碳泄漏。
“目前遠沒有達到所需規模,我擔心人類對于自己把BECCS擴大三到四個數量級的能力過于自信,”麥克馬丁說。
關于BECCS的另一大主要擔憂在于首先需要大量土地來種植生物能源,這可能與糧食供應產生競爭,或導致森林砍伐。
一項研究發現,為達到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所需的二氧化碳移除量,就需要種植7億公頃的生物質能作物——相當于目前全球耕地的一半左右。研究稱,為了達成1.5攝氏度溫控目標而進一步擴大生物質能種植面積,可能需要將森林和其他高碳生態系統全部換成生物質能作物,進而導致陸地
碳匯的總損失。
“我認為,是否應該大規模部署BECCS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因為還要考慮土地使用和環境公正等問題。”憂思科學家聯盟(UCS)太陽能地球工程治理研究員舒奇·塔拉蒂(Shuchi Talati)表示。“我認為BECCS不值得我們如此看重它。”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