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無人機……“互聯網+”技術正成為生態環境監管和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手段。近年來,不少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用新的數字技術,探索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環境監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治方式。隨著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最強大腦”的形成,生態環境治理憑借數字技術,日益走向精細化、數據化、智能化。
物聯網架起“天羅地網”
100個固定揚塵監測點,20條公交線路、110輛出租車組成的移動監測點,覆蓋全市道路、建筑工地等監測范圍,實時更新監測數值,智能響應揚塵污染超標警報……近日,已投入使用的上海市環境保護信息中心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為上海市揚塵監測布下一張“天羅地網”。在上海市近日公布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中,利用創新技術打造的智慧環保監測監控管理系統是一大亮點。
像這樣綜合運用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環境監測系統,已成為全國多地加強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一張張借助物聯網構建的生態治理網絡,讓環境監測和污染防治變得更加精細、更加具象。
專家指出,基于物聯網技術搭建的“智慧環保”
平臺,通過全球定位系統、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紅外探測等技術,實時采集污染源、環境質量等信息,能實現生態環境管理相關信息的高效精準傳遞,高效助力污染源監控、環境質量檢測、監督執法及管理決策等環保業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