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于9月4日在京召開,本屆峰會的主題為:“保險業理性與繁榮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發表題為“氣候變化風險與中國保險業應對”的演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王向楠指出,“對投資業務方面,氣候變化主要會影響房地產的估值,所以會影響保險業的投資績效,像我們國家直接投資于房地產政策要寬一點,可能這方面的敞口會越來越大,承保業務在加強住房業務。對于抽象的業務模塊的影響會影響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包括不同風險的標的,同一風險在不同時間,以及不同風險類型,它也可能會同時出現。氣候變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讓我們保險經營更趨于保守。”
以下為演講實錄: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王向楠:謝謝各位嘉賓,我們現在要推到保險業的應對,我們看到過去的兩年以來,醫療行業是增長最快的之一,相應的我們國家的健康保險業算一枝獨秀。我們同時也看到養老板塊,它沒有醫療那么清晰,它的漲幅是很普通,對應我們國家的養老業務是有風險的,不會滿足我們養老業務的需要,我們這個需要是一個更漫長的變量了,我今天講的也是我們保險業發展中的一個比較大的背景的問題,是氣候變化。這個問題全世界越來越關注,保險業也有這種特性,它承保業務是首當其沖的,也有自己的投資業務,我給大家匯報一下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的進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氣候變化,我先匯報一下氣候變化本身對保險業有什么影響?我們保險業將要面臨的政策環境,對于保險業的穩定會有什么影響?一個是保險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在緩釋的過程中能夠推動我們自己行業以及新興消費如何去發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氣候變化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平時關注到的天氣的指標,更長期來看這些指標的平均值和波動、不確定性的變化,它的核心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會影響大氣的含量,氣候變化本身這個沒有什么疑問,要去找證據,全球變暖的溫度包括氣溫、地表和洋面,找一些固定觀察點,第三是有極端的天氣事件,很多事件到2050年,現在是百年一遇,到2050年會一年一遇,這是氣候變化專家小組的預計。
氣候變化影響重要嗎?氣候變化會影響我們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人口遷移,如果溫度上升3.7攝氏度,GDP將減少23%,對一些比較炎熱的地區減少得更大,IMF預計到2100年GDP將會減少9%,它雖然是變量,會形成風險,但是它可能有非線性、臨界值,會演化成“綠天鵝”,它的影響會短時期發生,恢復成本很高,所以我們比較關心。
對于氣候變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這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有些證據會說我們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是比較明確的,我們人類帶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近幾百年以來,到1950年之后是快速上升的。這個話題對中國來說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比如說我們看這個餅圖,中國排量占到27%,是美國的兩倍,占比超過了中國在人口的占比,更超過了中國的GDP的占比,所以在這個指標如果說人均或者GDP也是有很大的壓力。如果說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壓力很大,中國經濟增長快,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快。我們國家的承諾,包括總書記的講話,在2030年左右我們開始總量排放開始下降。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預計,2030年由60%的排放量會超過中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我們講氣候變化從去年下半年人民日報說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十足,這個韌性是在各個領域發展加快的時候,大家一直在保險行業,它的韌性、韌勁用詞是比較多的,這個問題得到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有三個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個是氣候變化問題走得比較靠前的,是英國的前行長關于第一篇氣候變化的報告是聚焦于保險業,第二個是FSB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第三個是G20綠色金融研究工作組,過去十多年,美國NAIC對這方面的數據是有積累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氣候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可以包括實物風險、敞口風險,如果根據地球物理事件,地球物理造成的損失基本變化不大,是底下藍色的柱,剩下的相關事件是比較快的增長,確實給保險業帶來了增長的損失。氣候變化研究發現,氣候平均溫度升高多少,年齡調整后的死亡率會上升,這是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對投資業務方面,氣候變化主要會影響房地產的估值,所以會影響保險業的投資績效,像我們國家直接投資于房地產政策要寬一點,可能這方面的敞口會越來越大,承保業務在加強住房業務。對于抽象的業務模塊的影響會影響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包括不同風險的標的,同一風險在不同時間,以及不同風險類型,它也可能會同時出現。氣候變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讓我們保險經營更趨于保守。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二個是轉型風險,主要是節能減排帶來了相關行業的保費收入的減少,保險公司投資傳統能源的企業、公共事業公司,以及依賴傳統能源行業的一些資產的價格在下降,目前全國來看,這方面的風險敞口并不大,因為公司可以逐步地進行調整,但是中國目前的風險敞口是比較大的。這個是保險投資基金和銀行的一些數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下面是責任風險,我們和氣候變化進行比較是環境的責任,環境的責任給保險業帶的教訓是很慘痛的,氣候變化它影響會不會在今后造成環境責任,這個風險主要是本身違反氣候變化的規律,第二個是違反了氣候變化的適應,比如氣候部門沒有告訴大家臺風要來了,沒有進行相應的準備,一旦出現了相應的災害事故,他可能通過責任風險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這是三種風險的比較,這三種風險的影響程度也是逐漸降低,這個是2019年IAIS的一個統計圖,認為氣候變化會造成賠付增加的超過50%,保險面對風險,金融監管的穩定目標,氣候變化將會發生什么?氣候變化有一定階段服務于保險業,它要關注歷史數據,對疾病保險搞一些預測,目前來看按照歷史數據,低估可能在50%以上,第二個如果關注于金融穩定的監管措施基本都著眼于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時間,對氣候變化風險應當采用多年期的時間尺,并提高對保險公司計劃和現實的偏差的監管容忍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氣候變化是布格風險源,要納入實際監管中呢,還是要映射到傳統的風險管理的背景,包括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我們舉一類實務類風險,它對應的市場風險是受到企業明顯的利潤減少造成業務中斷。第三對應的信用風險來自于保險,再保險的評級下降,操作風險是保險人的房地產遭受洪災造成經營紊亂,流動性風險是受災的投保人通過退保、保單貸款獲得流動性。目前來看其實像疫情更大的對流動性的影響也不可高估了。作為金融機構怎么把更多的風險映射到傳統的風險中。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目前比較快實施的精準分析和壓力測試,壓力測試是更側重于極端性,壓力測試側重“嚴重性”,情景分析側重“復雜性”,結合二者使用。目前英國和荷蘭走得比較可前,它的變量和別的公司是一樣的,直接受到的損失每年是多少,年度期望,通過在線價值進一步映射到需要多少資本,然后去尋找資本補充的來源。目前英國跟荷蘭走得比較靠前,我們國家在償付能力的監管中也會進行一些壓力測試,但是這個統一性,各個公司估計的統一性還是需要提升,以及它對于氣候變化的覆蓋還是比較少的。這個問題也是沒有相應的數據,國際上也出現這個問題,所以這是目前實施不足的一個原因。
我們是不是要洞悉氣候變化風險呢?氣候變化風險和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沒有什么定論,大家都在研究,還沒有什么定論,包括巴賽爾銀行也在研究,沒有什么定論,我們目前缺乏采納“綠色”支持因子或“棕色”懲罰因子有助于金融穩定的有力證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最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落腳到公司治理,這一套程序和別的問題差異不大。目前是只有個別領先的公司在做。我看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我們看到中國平安(75.060, 0.24, 0.32%)他講自己是上市公司中,他也是最早加入可持續保險的公司之一,公司治理也有相關的實踐,他們很早就講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目前還是董事會,包括監管層缺乏相應的人才、相應的知識、相應的認可,所以大家還不太接受這個觀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最后是加強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對于必須要披露的信息是高風險的地區和弱勢的行業,這些行業可能受到一些節能減排政策的沖擊,比如說像煤炭行業。碳密度,我們對市場政策變化有沒有什么預測?這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也不一樣,我們可以在政府的年報中、在不公開的報告中都可以披露,可以以各種形式披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再講一下全球背景,保險業在營業收入上看是世界第一大行業,為什么會表現得不太積極呢?首先明確發展路線,明確風險變化率。第二保險業長期儲備現金流,第三是對環境責任嚴苛是有心理陰影的,一旦責任認定了,保險公司有錢,可能就會為所有的損失擔責了,所以都不是特別積極。美國相對更不積極,有它目前政治執政黨的原因。中國在這方面,中國的保險業要跟相關的氣候變化小組組織進行商議制定“分類法”,這個分類法我們也在討論,首先兩類分類法,一個是氣候變化對行業的影響程度,主要是減輕氣候變化。第二個是政府要制定一些適應氣候變化的信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目前全球對于氣候變化相關的災害保障程度在近30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就是35%-37%,我們知道保險深度都是在提高的,這個為什么在提高呢?主要還是氣候變化災害損失本身越來越大,目前來看還是可以的。各種災害是比較突發性的比較多,像災害、洪水這種覆蓋比較少。我們保險業的賠付覆蓋的災害比以前要多一些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我們大家都知道巴黎氣候協定,我們在2050年要投資1萬億-2.4萬億美元一年,這個投入還是非常大的,最后是設計可持續保險的標簽,對公司進行一定的宣傳。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我們結合資本市場談一下,ESG投資越來越被認同了,保險和基金業會逐漸地被大家所接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兼聽則明,每個收益人對風險偏好是很難預測的,通過他的實際行為包括主觀的意愿都是算得很準的,保險金額本身要維護委托人的利益。一旦實施ESG,它的指標很復雜,科學依據應該是要站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而不能受到一種政策、社會風氣、政治家的影響。第三個這個ESG投資到底提沒提升投資收益?有很多證據證明是提升了,現在大概60%說是提升了,30%說是降低了,能夠發表出來的還是有限的,還有未發表的篇目。再一個主要是在陳述市場上的研究,他們是被動投資,而我們國家是主動投資,是要有超額回報的,這個如果給自己施加一個約束的話,會增加投資的選擇。歷史上過去選擇的標的可能是一些綠色行業,他們受到政策的支持發展很快,投資也有收益,但是未來就不一定了,那些退出的公司的業績是看不到的,在回溯性研究的時候。所以不一定堅信它能夠增加投資回報,投連險可以收集一些基金供他們選擇。如果普遍實行可能會有一些綠色泡沫。
如果說氣象部門和其他的災害部門他們對于災害本身的數據更強,但是保險和其他金融部門對經濟社會受到影響的風險敞口,以及受到的影響的程度,這兩個變量是有數據模型的優勢的,像保險類批評IPCC對氣候變化寨還事件的預測變動太大,時間上太不平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下一個是和多部門的合作,可以提升扶貧的精準性,遏制道德風險,新能源汽車或者經濟適用的保險都是提升氣候變化的減緩,氣候變化對保險的影響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