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全球化競爭的洗禮,我國已建立起的全球門類最為齊備的工業體系,為我國經濟社會有效應對疫情、安全度過難關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疫情暴發后,發達國家發現,一些與疫情防控和民生相關的產業,都要依賴中國的供應商;中國的制造業企業也意識到,無論供應端還是需求端,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將影響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的安全。因此,各國都有可能會出于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對本國產業體系進行重新布局,這為供應鏈
綠色化發展帶來契機。
筆者認為,各國在產業鏈重構的過程中將更多地關注供應鏈風險。與公共衛生事件一樣,公共環境事件也會給供應鏈安全帶來致命打擊。加強對各級供應商環境行為的要求、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對于防范供應鏈風險、保障經濟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梢灶A見,一些發達國家為保障供應鏈安全,將更多地支持和刺激本國產業體系發展,而加大貿易保護、設置綠色壁壘等是其慣用的手段。要規避和突破這些約束,構建綠色供應鏈是必要而有效的選擇之一。
同時,全球提振經濟措施為供應鏈綠色化帶來更多資金、技術和資源。發達國家將更多地考慮彌補產業體系中的缺失環節,扶持一些傳統性、基礎性行業回流本土。這將促使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推進供應鏈綠色化,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同時,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綠色產業也將受到更多青睞。當前,我國各地各行各業正在加緊復工復產,這也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綠色化發展方面搶占先機創造了條件。
此次疫情加快了供應鏈向數字化和信息化轉型的步伐。一些傳統線下業務紛紛轉向線上發展。各大電商為保障抗疫物資和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并通過數據挖掘推動上游制造商復工復產。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為基礎的供應鏈,對打破農產品等軟性商品的滯銷困境、維持市場供求平衡、擴大用工規模、維持就業穩定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供應鏈信息公開、透明和可追溯是構建綠色供應鏈的必要條件之一。此次疫情客觀上推動了供應鏈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進程,為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