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發展的投融資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建立完善功能互補、協作密切、責權清晰、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時代公共衛生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優質高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這需要將公共衛生應急產業和體系發展目標納入各級政府年度政府工作目標管理,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現有資源規模效應。所以,新時代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框架、定位、服務目標、管理機制、組織機制和內部運行機制等,需要完善的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是推動公共衛生應急服務業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相結合,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加快推行公共衛生巨災保險,以此加強全民公共安全和風險意識宣傳教育,推動消費觀念轉變,擴大家庭、個人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
二是優化財政投入模式,制定長效投入機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責和籌資職責,將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納入政府支出專項資金,資金設計上要注重推動建立醫防結合的衛生應急服務體系。
三是將公共衛生應急服務與醫保結合,使醫保由原有的單純購買醫療服務向購買預防、康復等綜合型醫療服務發展。這一思路實際上是許多國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采納的通行做法,以此擴大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覆蓋面。
四是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在強調政府在公共衛生中的作用,同時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加資金支持,同時通過社會捐贈或企業資助等多渠道籌資機制,形成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雄厚資金基礎。
五是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共衛生應急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應急先進技術和先進服務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以高端應急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六是放寬公共衛生應急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多方力量參與公共衛生應急產業發展,充分激發公共衛生產品的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公共衛生應急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和良好宏觀環境。
作者:
任國征 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數據庫)主任,課題組組長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