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市場的建設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想——3年前,中國碳市場尚是襁褓中的“嬰兒”,哇哇哭聲挺大,卻鮮見實質性進展。令人沒想到的是,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就長成為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7家試點碳交易平臺競相發展,全國統一的碳市場也已呼之欲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所謂碳排放權交易,實質為“排污權交易”下屬的一個分類。簡單地說,排污權交易實際上就是污染者之間相互買賣污染權。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早在2008年,北京、上海和天津就成立了各自的碳交易平臺,當時的初衷是成為中國CDM信息和項目的核心交易平臺。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建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決定表明,中國政府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以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為手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事實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在未來溫室氣體減排中承擔起核心作用。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每年碳排放許可的期貨市場價值將達600億至4000億元,現貨市場將達到10億至80億元。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從數字上看,碳市場確實前景誘人,但中國碳市場本身并不成熟,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須放眼長遠,盡可能避免發達國家碳市場發展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在碳排放額度與價格的確定上,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個值得反思的教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數據顯示,歐盟是目前全球第一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被認為是碳排放制度建設最先進的地區。但近年來,碳交易價格大幅跳水,從最高每噸30歐元跌至每噸5歐元,這意味著排放1噸碳只需要支付5歐元,碳交易已經失去了迫使企業減排的威懾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從需求端看,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出現,使得碳交易需求呈萎縮趨勢,市場長期徘徊在低位;從供給端看,因為碳排放配額的過度發放,碳交易價格如上所述持續下跌。目前,歐盟碳價所反映出的減排成本已無法促進減排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正如專家所言,碳市場的總量設定是整個碳交易機制中的核心要素。目前,國內外多采用“基準法”和“歷史法”兩種計算方法。前者,是對同行業內的企業劃定基準線的方式來計算配額;后者,則要求企業逐年減排,每年的配額也相應較上年數量更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