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省委主要領導強調要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六條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是把握好
綠色轉型不僅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深化這一規律性認識,首先要把綠色轉型放到國際背景中去看。當前,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加速能源低碳轉型成為關鍵之鑰,
碳市場已成為影響各國貿易利益的新增機制。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就傳遞出全球氣候合作與博弈并存的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大意義:“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于三年前提出“雙碳”目標,并在國家層面明確發展碳市場、以市場機制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目前,上海正牽頭負責全國碳市場
交易系統建設運維。
未來,綠色低碳發展能力無疑是決定企業生存力、競爭力、盈利能力的關鍵。比如,長沙是“工程機械之都”,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隨著歐盟“碳關稅”的啟動,相關企業唯有加快綠色轉型,才能繼續在國際市場保持優勢。顯然,對企業而言,綠色轉型已經不再是一個選答題、加分項,而是一道必答題;不再僅是一個社會責任問題,而是一個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
綠色,正日益成為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湖南近5年單位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17.2%、27.2%,綠色發展指數進入全國前十。但我省產業、能源結構,仍需調整優化。宏觀上看,當前湖南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是以系統思維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綠色轉型的務實探索。微觀上看,一些企業在上馬具體項目時,仍存在重發展、輕環保的傾向,有的甚至盲目上馬“兩高一低”項目,綠色轉型的觀念亟待強化。
企業
碳管理,行動越早,機遇越多,但實現低碳的過程并不輕松。低碳轉型,對企業而言可能面臨轉型成本高、前期投入大、短期收益不明顯等問題。各地政府可通過稅費減免或適當抵扣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改造,鼓勵銀行對民營企業綠色改造項目發放貸款,推動國企民企協同發展。綠色轉型離不開人才。合力搭建低碳人才
平臺,培養
碳管理工程師、節能技術工程師等,將為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人才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