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生態優勢釋放綠色動能
冬日暖陽下,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畝檉柳林身披“金甲”。記者跟隨黃河河口管理局黃河故道處副主任、刁口河生態補水總調度劉印才,巡視黃河故道刁口河備用入海流路至入??谝欢?,但見天鵝、大雁、野鴨等候鳥成群結隊,煥發著勃勃生機。
黃河三角洲成陸時間短,土地鹽堿,生態環境脆弱,對這里的生態進行修復,補水是關鍵。2022年,我省累計向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補水1.9億立方米,較2010—2020年年均補水量增加了3倍多。“通過持續多年生態補水,黃河現行流路兩岸共恢復退化濕地面積29.5萬畝,增加水面面積7.5萬畝,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逐年向好。”山東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彭程說。
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我省落地落實,加快構筑黃河安瀾屏障、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全面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積極打造沿黃高質量發展標桿,這既是我省的責任,也是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數量穩居全國前列。
2022年,我省還創新性將生態質量指數(EQI)納入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考核體系,實行生態質量、環境質量和經濟質量同考核。我省首次對外公布山東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研究情況,為生態產品價值變現奠定基礎;印發《山東省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陸地生態系統(試行)》,為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計量支撐。
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握好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在齊魯大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