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東北能源大數據中心與遼寧省生態環境廳正式推出“遼寧省電力雙碳數據大腦”數據產品,推動全省
節能減排。
積極探索 深挖電力數據價值
自2020年以來,東北能源大數據中心與省環境廳積極對接,希望通過政企合作充分挖掘電網企業數據價值,探索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落地實踐,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首先,雙方共同組建專業技術團隊,赴盤錦、葫蘆島、錦州、營口、鐵嶺5個地市及四川省開展了現場調研,并結合現場調研結果,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建立“電力看環保”數據模型。緊接著,雙方簽署《電力數據助力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合作協議》,為接下來的工作開展做出具體安排部署。隨著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雙方初步完成遼寧省污染防治精準管控
平臺開發,建立電腦端及移動端APP。
從去年至今,平臺以盤錦為
試點開展“電力看環保”數據產品試運行,配合盤錦市環保局,對要求響應應急預案的40戶排污企業,實施六輪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線監測。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的三輪監測中,共產生94次污染排放超標預警,涉及23戶企業,疑似環保管控指令響應不力。通過與環保部門的有效對接,強化執法管控力度,在今年2月份以來的三輪監測中,僅有2戶企業產生共3次超標預警,污染防治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今年3月16日以來,市環保局再未發布重污染天氣管控指令,空氣質量穩步提升。這次成功的探索,作為僅有的兩個政企數據融合
案例之一,在國家電網與生態環境部簽約儀式上,被重點推介。
初見成效 全面推出“雙碳大腦”
東北能源大數據中心和省環境廳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經驗總結,圍繞“雙碳”目標實現,正式面向全省研發 “遼寧省電力雙碳數據大腦”(以下簡稱“雙碳大腦”)數據產品,計劃以179家企業為試點安裝智能采集裝置,通過對重點排污企業開展歷史用電數據聚類分析,可以得到企業在高產能、正常產能、低產能三種生產狀態下的理想用電曲線,推斷企業的生產及排污規律。
“雙碳大腦”涵蓋“碳地圖”、“
碳足跡”、“碳分析”、“
碳減排”、“碳預警”、“碳決策”六大板塊,充分發揮電力數據覆蓋面廣、準確度高、顆粒度細、實時性強等優勢,為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精準畫像,全面反映全省
碳排放和
碳減排情況。
“‘雙碳大腦’有望解決省內千余家企業生產及排污監測困難問題,將有效提高企業排污監控的及時性、準確性,為污染防治成效分析、環保政策科學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撐。”省環境廳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時宏說。
下一步,東北能源大數據中心將持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貫徹“創新、協調、
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不斷強化雙方戰略合作。通過“雙碳大腦”的數據監測和運行結果,推動重點排污企業加裝用電采集設備,構建“精確量測+實時分析”的監管體系。堅持數據賦能,在確保數據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大力推動雙方數據融通共享;堅持平臺賦能,攜手打造省級雙碳管控及交易平臺,共同探索合作運營模式。從能源轉型、節能減排及
碳匯三個方面精準剖析雙碳目標實現路徑,構建共建共享、共治共贏的省內環保新業態,服務政府精準管控,服務企業節能減排,全面助力我省“雙碳”目標實現 。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