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昏暗的煤油燈到一按即亮的電燈,從黑煙滾滾的煤電廠到清潔美觀的風電場,從排著刺鼻尾氣的汽油車到毫無尾氣、隨處可見的
新能源電車——這一幕幕拉開了中國能源翻天覆地的變革史。在新中國成立的七十年間,中國的能源體系從百廢待興到日趨完善,能源技術、基礎設施、生產規模等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電力為中心、煤炭為主、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能源消費結構向更加
綠色清潔的方向轉型。
縱覽七十年能源史,輝煌成就數不勝數,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質量轉型。“大慶油田”的成功勘探,幫助中國摘掉了 “貧油”的帽子;“西氣東輸”工程的成功,帶動了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在2003-2007年間,中國電力裝機量以平均每年約1億千瓦的速度翻倍增長,鼎力支撐同期中國經濟 “奇跡般”的快速發展;2006年,中國首臺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的正式商業運行,極大提高能源效率,在進一步壓縮發電成本的同時更加生態環保。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極大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和能源結構轉型。如今,作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量風機設備已完全由國內廠家自主生產,并擁有相關自主知識產權,可再生能源成本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迅速下降,正在進入能夠與煤電成本相競爭的發展通道,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就業人數已超400萬,已經接近煤炭行業的就業人口。這些令人贊嘆的能源成就,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現代化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足以讓每個能源人為之驕傲。
而這些引人矚目的成就背后,都烙印著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一、集中力量辦大事。盡管中國的人均GDP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通過集中動員資源、集中投資、國家企業主導等方式,加速實現了中國能源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技術創新,推動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與轉型。第二、從國家層面推進長期戰略規劃。中國的政治制度特色決定了中國各項戰略、政策的長期性和持續性,使得中國能夠一張藍圖繪到底。2014年,“積極推進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被提出,國家各項相關規劃及能源政策全面、持續地推動能源發展與轉型,從政策、技術創新、投資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充分體現了中國矢志不渝踐行清潔低碳能源發展路線的決心。
光陰如箭,中國的能源發展,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一、兩百年走過的路,已成為全球能源革命和發展路徑創新最令人振奮的舞臺。隨著5G互聯時代的到來,未來中國的電氣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工業、建筑、交通等需求側的能源消費將愈加龐大。只有創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堅定地沿著清潔低碳轉型的方向前進,才能在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不斷變幻的今天,緊緊抓住歷史賦予中國的“后發優勢”契機,持續向高質量經濟邁進。為此,中國需要通過加強體制機制改革、技術創新、市場發育等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降低燃煤等化石能源用量,同時,將溫室氣體減排納入電力行業及整個能源部門的減排指標,從而進一步推動能源行業的清潔低碳轉型,并以此作為加快中國乃至世界
低碳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