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發展本質上就是改變‘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低經濟產出’模式,形成‘低耗高出’模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任雪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發展需要提升“含金量”“含綠量”,降低“含碳量”,走出一條
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之路。 《安徽省綠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體現出系統性、具體性、責任制等特點,隨著方案實施,安徽綠色發展行動已邁出堅實步伐。
任雪萍說,綠色發展理念是人類自我批判與反思的辯證回歸。人類若只關注經濟利益的美好線性,無視資源環境的可承載性,終有一天會陷于無可加工的絕境。為了消弭這種“可能性”,人類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在任雪萍看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淺綠色”觀念常常散發對人類未來的悲觀情緒甚至反發展的消極意識,它建立在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分裂的基礎上,較多地關注對各種資源環境問題的描述和渲染嚴重負面影響,主張以經濟的零增長遏制生態惡化、維系生態平衡。這種思維顯然是被動的,以犧牲當代人利益來維系未來人利益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將落入空想。而“深綠色”的觀念則要求將資源環境與發展進行整合性思考,重在探究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社會原因及在此基礎上的解決途徑,弘揚環境與發展共贏的積極態度,追求的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當今中國,綠色發展的理念步步深化、日臻完善與成熟,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共贏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 ”任雪萍表示。綠色發展怎樣行動?從安徽實踐看,《安徽省綠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給出了思路和答案。方案具有系統性、具體性、責任制特點。系統性方面,對未來5年水體、濕地、山脈、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和涵養,以及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發展的生態維度作了系統安排,避免顧此失彼而事與愿違;具體性方面,方案中幾乎所有的綠色發展行動均以 “數字化”呈現,確定了可操作目標,形成工作壓力和動力;責任制方面,方案列出的5大類25項重要任務均落地至具體部門,避免了因責任不明相互推諉而造成任務的弱化和消解。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前景可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