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已經成為潮流與趨勢,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綠色標準,已逐漸具象化為一個個產業標準,碳標簽正逐漸被全球企業及消費者接受。這不僅對新產品提出新要求,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碳標準”的產品將無法走出去。如何將新舊產品總碳值降低,是當下企業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目前,發達國家已率先建立碳標簽準入制度,要求所有在商店出售的商品都貼上碳標簽,披露其碳足跡,其中既包括本國產品也包括進口商品。產品是否低碳,將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新門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一名來自法國的采購商告訴記者,法國于去年7月1日試運行《新環保法案》,在法國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將被強制要求披露產品的環境信息,這其中包括要標示其整個“生命周期”(即從原料、制造、儲運、廢棄到回收的全過程)及其包裝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產品標簽上標示出來,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這意味著今后中國出口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鞋服箱包等產品都必須貼上碳標簽。
事實上,發達國家的很多商家都已經展開諸多碳標簽的嘗試。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已提出構想:沃爾瑪將要求供應商在其產品上標注“碳足跡”、水使用量和空氣污染指數,使消費者對其減排努力一目了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標簽的應用是低碳、節能環保的量化表現,會對整個產品制造與供應鏈形成巨大壓力。”馮飛說,如果碳標簽大范圍被企業及消費者接受,勢必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與發達國家更成熟的減排技術發展相比,國內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生產商品的加工與生產方法往往具有較高的碳足跡,若企業希望出口產品避免今后或因碳排放過高而被發達國家市場拒之門外,必須在生產中采用環保型的生產方法和技術,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節能改進工藝。如此一來,生產成本一般要高出20%-30%。一般的國內外貿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實現低碳技術的引進和采用。如何將企業的產品總碳值降低將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易碳家認為,隨著消費者傾向于購買碳足跡較小的產品,會迫使生產企業降低碳排放以適應市場,進而對全社會節能減排形成推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與節能產品、環保產品有所不同,低碳產品指的是與同類產品或相同功能的產品相比,碳排放量值符合該類產品國家標準或者技術規范中有關低碳評價指標要求的產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值得注意的是,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的《低碳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暫行)》和相關技術支撐文件將于近期發布。屆時,全國統一推行的、自愿性的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將在我國實施。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