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清潔能源是客觀要求
在人們的認知中,清潔能源是對環境友好、
碳排放少、污染程度小的能源,但這只是對能源使用結果的描述,而非對能源性質的描述。清潔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不是相對的概念,二者在內涵上存在交叉。一般來說,清潔能源應該包括三層意思:一是零
碳排放、無物質消耗的可再生能源,如水電、風電、光伏、潮汐能、地熱能等;二是零碳排放但有物質消耗和廢料處理的新型能源,如核能;三是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使用,如經過凈化處理的低碳排放的清潔煤、清潔油、天然氣等。發展清潔能源是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客觀要求。
從理論邏輯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提出,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拓展和延伸。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看,人類社會包含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雙重維度的基礎性關系。當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是引起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能源的生態屬性意味著綠色轉型需以清潔化、融合式的能源體系為動能。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就是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來看,清潔能源必將成為傳統化工燃料的替代。根據馬克思的論述,生產力可分為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二者之間相互滲透、交織,構成生產力發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自然生產力總是隨著社會歷史階段的演進而發生更迭,清潔能源相較于傳統化工燃料具有可再生性、清潔性、共享性的特征,不僅可以解決傳統能源資源在數量上的匱乏,還可以在替代基礎上保護自然環境。另一方面,自然資源作為勞動過程的因素進入現代生產過程,并經過勞動對它們開發和利用,最終成為生產力發展的內在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論斷,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當今世界,很多國家大力推進能源轉型,清潔能源對傳統化工燃料的替代也是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歷史邏輯看,能源的清潔化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必然??梢哉f,歷次工業革命也是技術革命、制造業革命和能源革命的聚合。一般來說,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往往發端于新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然后會通過制造業革命使技術在產業部門運用與擴散,并通過能源革命使生產獲得新的動力。能源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根據主導能源的不同,世界能源史大致沿著“薪柴能源→泥炭能源→煤炭能源→油氣能源→清潔能源”演進。隨著世界化石能源消費量的不斷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日趨嚴重,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梢哉f,全球能源戰略和供需格局已進入深度調整變革期,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已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必然趨勢。
從實踐邏輯看,發展清潔能源、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國際能源署指出,全球清潔能源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各國能源戰略的重心正在由能源占有向能源清潔利用轉變,清潔能源發展已經被各國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性支柱。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和成本持續下降的推動下,全球清潔能源部署加速推進,一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