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成為影響PPP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認為,政策因素、人口因素、金融因素、技術因素和ESG等,將對我國PPP的近期和中長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據了解,ESG是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與主動管理的一種投資策略和實踐,不僅要考慮商業回報,更要兼顧社會回報。
韓志峰認為,投資項目也應該考慮ESG因素,例如評估排放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噪聲、粉塵等對環境的影響,評估對居民生活水平、教育公平、婦女
兒童、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社會影響,評估投資協議和合同、運營可持續、組織機構設置、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治理可持續性。
“將ESG的中文名字定義為社會責任投資,更符合其內涵和本意。投資項目考慮ESG因素,可以將這一概念從金融領域引入到實體經濟,促進綠色發展理念、‘雙碳’目標、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戰略的實施。投資項目考慮ESG因素,應認真研究其主要問題、實施路徑、評價重點等內容,以及如何引導金融機構依據ESG因素對投資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韓志峰說。
實際上,我國PPP項目已經發生了一些投資傾向的轉變。“我們已經加大了對
新基建、生態環保、科教文衛體旅項目的支持力度。”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總經理陳華強說,“例如我們決策投資天津市津南區‘智慧津南’及數據湖建設PPP項目,該項目打造了經濟監測、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務三大數據
平臺,并且采用藍光存儲等低能耗技術,符合‘雙碳’要求。”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濟師李開孟建議,以PPP模式推動實現“負責任的投資”,需要從六個維度,即工程可行性、需求可靠性、運營有效性、風險可控性、影響持續性、財務合理性進行評價,并明確相應的評價標準,責任主體及績效管理體系。
“比如‘負責任的投資’需要重視項目影響效果的專業論證,包括重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分析評價,注重社會評價在項目決策中的重要作用,重視投資項目經濟外部性的分析評價,強調可行性研究應滿足外部影響審批管理的要求。”李開孟說,“‘負責任的投資’強調重視項目周期全過程的風險管控,強調風險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強調更加重視風險管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永恒介紹說,中國PPP論壇自2016年在青島首次舉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成為國內PPP領域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泛的PPP專業論壇之一。
據了解,第六屆中國PPP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指導,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承辦,中國高校PPP論壇、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協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