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文獻試圖評估環境規制強度對地區、行業以及企業層面技術創新、生產效率、吸引投資、對外貿易和開放度等方面的影響,檢驗污染避難所假說和波特假說等。這些文獻離不開的議題是行業或地區環境規制強度的度量,指標的選擇需要避免諸多的問題,還需與實證模型的要求相契合。國外文獻已經對環境規制強度的度量有了較為系統的總結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加穩健的綜合指數。相較之下,也有部分研究涉及了中國環境規制強度的度量,但多數相關文獻僅限于理論討論,沒有對這些度量指標進行數據層面的比較,還有一些文獻也致力于構建相對穩健的綜合指數,但是沒有對其優勢進行有效的檢驗。本文收集了通過公開渠道可以獲取的數據來計算環境規制強度指數,通過一致性檢驗、模型檢驗等方法評估它們的優劣,彌補此前文獻的不足。
排污費在構建指數中的運用也是本文的創新所在。目前文獻對排污費的認識較為初步,沒有將其與環境規制強度的度量掛鉤。中國政府采取的環境政策工具眾多,從對企業影響的時效性和規模來看,最突出的兩種工具為總量控制和排污費。較多文獻將總量控制政策作為環境規制強度變化的標志予以考察,但排污費在這方面的重要性仍然缺乏關注?,F有指標存在著同時性、多維度性、測量誤差等問題,并且較為側重企業行為的度量,忽視政府的主體行為。排污費作為我國實施最早、歷時最長的經濟激勵型環保政策工具,提供了構建ERS指標的可能性。本文在排污費數據的基礎上,構建了側重政府行為的環境規制強度指數,并與其他ERS指標進行對比,最后使用企業層面數據,通過估計環境規制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面板模型,一定程度上檢驗了在考慮排污費與企業生產率問題時采用排污費ERS指數的合理性。本文認為,基于排污費的ERS指數具有數據處理簡單、度量質量好、在部分實證模型設定中外生性較好等優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