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商業模式,可以將市場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但是由于環保產業商業模式不清晰,缺少穩定的盈利預期,因此無法激發供給,無法把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環保行業發展的原始驅動力。從國外經驗來看,政府對環保的重視和大規模投入一般發生在工業化后期。這個階段經濟發展進入平穩階段,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和環境改善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政府工作中心逐步由保經濟增長轉向關注民生,其中環境保護是重中之重,我們預測“十二五”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年均增長率在20%。
我們認為環保行業長期發展靠商業模式的完善,即可盈利的良性產業。形成合理商業模式的先決條件是:“誰買單、如何買單”。1、通過政府財政的轉移支付功能來支付市政污染治理;2、通過“環境稅”等方式實現誰污染、誰買單;3、企業可以將工業污染治理成本固化到產業生產成本中,通過產品價格進行傳導。從目前情況看,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環保行業形成合理商業模式的先決條件逐漸成熟,這里我們從以下三方面觀察: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 環境費改稅改革方向是開征環境稅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環境稅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我國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的依據是《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在排污費征管上設計了類似于稅收征管的制度,但是由于排污費不具備稅收特有的三性,即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使得實際征收過程中舉證責任倒置、征收率不足、協商收費等問題凸顯,我們認為,“費改稅”可能是環保政策未來的突破口之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2、資源品與公用事業產品的價格改革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步伐,包括水電煤氣油和土地等資源要素價格將面臨重大改革。目前資源價格改革主要集中于電力、水、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和排污、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收費改革,隨著改革步伐加快,我們認為這對水務行業和固廢處理行業會產生積極影響。
3、財政在市政環保方面的投入與支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政府出資,投資或購買公共服務與環保服務。這部分環保支出由財政買單,涉及各級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與支付制度,以及支付意愿(與生態、環保方面的政績考核制度相關)。因此,需通過完善政績考核制度、財稅分配制度(保障財政支付能力)來刺激各級政府增加環保投入,我們認為隨著財稅政策改革的推進,環保服務業未來將迎來快速發展。(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