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六屆亞太能源監管
論壇在廣東深圳舉行。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國能源監管探索與實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我國電力市場交易規模穩步提升,電力市場建設成就顯著。
《報告》顯示,隨著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交易規則體系基本形成。今年1月至10月,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4.6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在交易機構注冊的主體數量由2016年的4.2萬家增長至目前的70.8萬家,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論壇召開期間,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司長宋宏坤披露,我國綠電綠證的交易規模穩步擴大,截至今年10月底,已經累計達成綠電交易電量878億千瓦時,核發綠證1.48億個。
“綠電”即
綠色電力,是指在其生產過程中,二氧化
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相較于火力發電對環境沖擊影響較低的電力。“綠證”則指
綠色電力證書,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的唯一憑證。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憑證,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核算、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認證等。
伴隨國內
清潔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提升,我國綠電、綠證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記者表示,目前,綠證已實現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覆蓋,未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不斷加快,綠證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