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底,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宣布全國首單綠色建筑性能責任保險落地朝陽區,這是一項歷史性的進展,旨在通過市場化的綠色保險手段確保一棟商業建筑實現其預期的綠色運行星級標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僅僅兩周之后,青島市宣布全國首單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險落地中德生態園,也是通過綠色保險方式來確保多棟住宅建筑預期的超低能耗性能。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從2016年保爾森基金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綠色保險模式的設想,到綠色保險產品的合作研發,再到兩個綠色保險合同的簽署,雖然整整經歷了三年時間,卻切實突破了長期困擾建筑行業綠色轉型的兩大困境:建筑設計與實際運行的性能錯配,以及綠色信貸發行與綠色性能認定的時間錯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Carlina Teteris/ GettyImages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綠色建筑與節能建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綠色建筑一直被稱為建筑行業向更加環境友好轉型的希望。其特點是更好的能源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健康的室內空氣質量,以及其它一系列綠色性能。
最有名的綠色建筑認證體系之一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于1997年開發的能源和環境設計先鋒標準(簡稱LEED)。幾乎是同一時間,中美兩國開始在北京合作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能建筑示范項目。這棟最終成為中國科技部的辦公樓于2004年建成,并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LEED認證的中國建筑。
中國于2006年開始開發自己的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俗稱三星標準(TSP)。2008年,第一棟建筑取得三星標準評級。在三星標準實施的頭五年,僅有不到1萬平方米的建筑獲得綠色建筑評級,這與同一時期中國建成的100億平方米的新建建筑規模相比,幾乎微不足道。
2013年,國務院轉發了綠色建筑國家行動方案,極大刺激了綠色建筑市場。隨后三年,三星建筑評級的建筑面積達到4.72億平方米,一舉超過美國LEED認證體系,成為世界上認證面積最多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中國的節能建筑發展要早于綠色建筑。從1986年開始頒布第一個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來,已經涌現出被動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健康建筑、低碳建筑、零碳綠色建筑等等諸多概念。
盡管概念千變萬化,但其實強調的都是建筑實際運行性能優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數據來源:住建部綠色建筑中心網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錯配一:建筑設計與實際運行的性能錯配
由于建筑行業固有的特點,絕大多數綠色建筑與節能建筑都存在設計與運行的性能錯配問題。綠色建筑設計無法確保一棟建筑建成后的綠色性能與當初設計完全相符。而超低能耗建筑在設計階段的能耗指標無法保證實際運行時完全實現。但開發商往往在設計階段積極取得綠色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認證,以便在銷售階段獲得溢價收入。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為了解決設計與性能的錯配問題,一個解決方案是在建筑運行階段再設立一個綠色性能或者節能指標的認定。然而,絕大多數開發商直接忽略第二階段。因為當一棟新建建筑可以進行性能認定的時候,開發商早已售房脫手,獲得額外“綠色”利潤或“節能”利潤了。在中國所有獲得綠色建筑評價的建筑中,只有不到5%的建筑獲得的是針對實際性能的評價,絕大多數僅僅是對藍圖的設計評級。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建筑設計與實際運行的性能錯配一直困擾著全球綠色建筑認證或其它節能建筑認證項目,是妨礙建筑行業向綠色轉型的全球性難題。
錯配二:綠色信貸發行與綠色性能認定的時間錯配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似乎設計與運行的性能錯配問題還不足夠嚴重,全球不少提倡綠色發展的政府都熱衷于給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提供資金激勵。誠然,政府通過獎勵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可以很好地展示其綠色承諾。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對超低能耗建筑按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幣進行獎勵。但如果這些建筑最終的能耗指標無法確保實現的話,那么設計與運行性能錯配的鴻溝會因激勵更加擴大,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度降低,最終可能導致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項目的市場化無法實現,綠色轉型的難度被加大。
而這個轉型困境在金融機構以綠色融資的方式參與后更加固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根據前中國銀監會在2017年12月份發布的一項報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21家中國主要銀行對12類綠色目錄涵蓋項目共發行綠色信貸8.22萬億人民幣。其中目錄九專門針對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從2013年上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一共發行了7300億人民幣的綠色信貸。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數據來源:《綠色信貸統計信息披露說明》,中國銀監會,2017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這些銀行基本都是根據設計階段的綠色評級或節能評估來確定是否發行利率較優惠的綠色信貸。而當設計階段與運行階段的性能不相符合時,優惠的綠色信貸實際上是放大了錯配難題。但這些銀行也許不應該被指責未作盡職調查,因為銀行本身不具備專業知識判斷一棟建筑是否是綠色的或超級節能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那么,銀行是否可以根據實際運行性能來發行綠色信貸呢?很遺憾,那只會是太遲了。因為建造貸款在建造前發行,而運行性能評定是在建造完成后發生。建造前發行信貸與建造后評定性能同樣存在一個期限錯配問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作者:莫爭春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來源:保爾森基金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封面圖:unsplash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