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發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賬期長、壓貨等情況,中小型回收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現金流極易斷裂。這些中小企業利潤微薄,行業“低小散”局面難以改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然而,綠色產業正逐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推進再生資源行業綠色循環發展的過程中,其作為傳統行業多年留下的一些癥結亟待解決,尤為重要的就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缺乏相關標準,融資難度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難在哪兒?一直以來,再生資源產業缺乏相關質量標準,也不存在統一的產品價值評價標準,嚴重影響企業資產價值的認定,埋沒存貨資產的實際價值。因此,大部分再生資源企業融資過程中,有效資產價值被嚴重低估,甚至部分喪失其資產屬性,沒有足夠的抵押物和能提供擔保的公司,難以達到傳統金融機構的條件,融資難度可想而知。此外,融資中的“利息”、“擔保費”、“中介費”等費用已占到企業經營成本的20%-30%之間,貸款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使企業融資成本增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以下簡稱“中再生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再生資源行業有13萬家企業,其中85%以上為中小企業,可見再生資源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從2015年開始,BAT開始涉足再生資源領域,百度回收站、二手平臺閑魚、轉轉等基于網絡的資源回收平臺快速席卷市場,這一“最容易被忽略的金礦”逐漸浮出水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據相關政策,每個借款企業100萬上限,這也是一個近千億規模的藍海市場,更預示著再生資源企業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還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