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化逐漸成為全球共識,而建筑使用能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引起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國對建筑節能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加。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綠色建筑也應運而生.
1
※ 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 綠色建筑的起源
綠色建筑思想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自己的標準。
※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
中國于2006年3月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這是我國批準發布的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
2014年修訂完成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版標準將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并優化了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
我國自2005年首屆“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研討會暨技術與產品展覽會”開幕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綠色建筑主題
會議,經過不斷的積累與沉淀,
會議影響力逐年遞增,對于綠色建筑的認識角度和內容也更加務實與多元化。
2
關于綠色建筑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綠色建筑就是綠化建筑?
NO!
“綠色建筑”的確對園林、綠地面積有著嚴格的執行標準,比傳統建筑給居住者以更多的綠色自然感受,但綠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
“綠色建筑”的“綠色”,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誤區二:綠色建筑成本高?
NO!
在樓盤銷售以廣告轟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綠色建筑”毫無例外地成為房地產商們朗朗上口的新詞兒,以至于讓人們誤以為綠色建筑就是高檔建筑。
綠色建筑采用的技術、產品和設施,對整個建筑的
價格影響并不大,從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來看,一旦應用了這些技術和設備,住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的開支,整體投資回報率較高,一般5年到8年之內,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
誤區三:現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綠色的?
NO!
“綠色建筑”會利用一些節能技術或者設備,但不是高新尖技術的“實驗室”。具有實用技術的綠色建筑才能健康發展。
另外在信息時代,綠色建筑的智能化本質應該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比如有些領域推行智能開關,用手機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開關,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誤區四:綠色建筑一定是新的么?
NO!
中國新建建筑節能工作做得較好,基本遵循了綠色建筑的標準;既有建筑可以通過節能改造成為綠色建筑,鑒于既有建筑基數龐大,實現的節能量同樣十分可觀。
誤區五:綠色建筑節能靠政府?
NO!
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應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果老百姓都能關注建筑節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及二氧化碳的減排,形成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共識,對推動其在全社會的廣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NO!
機械、盲目的“拿來主義”是很具危害的誤區。由于建筑對自然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及傳統、社會經濟基礎和建設水平等依存度較高,國外的綠色建筑標準或案例做法并不完全適合國內情況。應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摸索并形成自身完善的綠色建筑體系。
通過討論上面幾點誤區,小編認為綠色建筑重要的是把握因地制宜的靈魂,選擇適合當地的實用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資源,才能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發展之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