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從“行”到“惠”如何實現
“市民只需在平臺上注冊個人信息,就可獲得個人碳減排賬戶。低碳出行時,點擊出行方式、始發地、目的地,行程結束后,在賬戶里就會自動產生相應的碳減排量。”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中心技術人員在高德地圖平臺上現場演示了個人如何注冊應用MaaS平臺。
MaaS平臺將市民出行產生的碳減排量匯集,根據標準進行減排量核算,經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審核簽發減排量,即可在本市碳市場進行交易。交易所得以公共交通優惠券、購物代金券等物質激勵,或公益捐贈方式全額返還給低碳出行公眾。
“北京試運行期間,我已經用賬戶里積攢的碳減排量兌換過好幾次公交卡了,2040千克碳減排量能兌換100元,這是我上下班的騎行記錄,每天光騎行就能得到10千克碳減排量。”北京市民汪女士展示著她的低碳出行碳普惠記錄。
“在數據管理方面,用戶不用擔心個人隱私泄露問題,MaaS平臺監測和采集的所有數據經脫敏后才進行減排量的核算和核查。”平臺研發人員表示,“用戶所有的低碳出行碳減排量都會存有記錄,后續用戶碳減排量的領取與權益兌換記錄也將會被存根,兌換后,MaaS平臺會顯示兌換后剩余的碳減排量。目前碳普惠機制的設計主要是引導激勵公眾進行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歸個人所有,不能進行相關的贈予或
買賣。”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