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近日,由其牽頭編制的國內首個基于電力需求響應的碳普惠
方法學——《武漢市基于電力需求響應的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
方法學(試行)》獲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批準發布,為居民節電減碳提供計算工具,將日常的節電量轉化為可在
碳市場上交易的碳資產。
人們
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等行為都具有減碳意義,但以往很難記錄、衡量,難以計算效益。編制碳普惠方法學,就是將這些微小零散的節能減碳行為具體量化,使它們“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該方法學由國網湖北電力有限公司統一指導和組織編制,國網湖北經研院牽頭,聯合國網湖北綜合能源公司、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共同完成,不同的用電場景,對應不同的計算方法,打造“每個人都可節電、每度電都能減排”的場景。
按照方法學計算方式,居民用戶每節約1度電所產生的
碳減排量,在碳市場上價值在0.023—0.037元之間。還創新設計了“迎峰系數”,用以計算和反映電網負荷高峰時期和平段時期節電量對應的不同
碳減排量。
據了解,居民用戶注冊電力公司電力碳普惠系統,綁定唯一用電戶號,進入武漢市碳普惠
平臺“武碳江湖”小程序,在夏季、冬季電網高峰時間,居民能在
平臺接收通知,響應節電號召,參與節電活動,碳普惠平臺運營管理機構將根據方法學核算居民低碳用電行為產生的碳減排量,發放“碳積分”至居民個人碳賬戶,居民可用“碳積分”兌換商品或優惠券,也可在碳市場上作為碳資產進行交易變現。
“當前,國網湖北電力正積極與武漢碳普惠平臺對接,打造集方法學開發、場景設計、項目管理、市場交易于一體的電力碳普惠管理平臺,實現電力碳普惠資源開發與變現的體系化管理。”國網湖北電力發展部副主任邢杰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