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節能
能源電力系統效率提升是節能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帶動全社會節能的有力抓手,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加快能源系統的效率提升。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建設智慧能源系統,促進能源生產和需求的有效匹配,實現橫向多能互補、縱向源網荷儲高效互動,提升能源總體效率。
在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驅動的過程中,我國部分項目已獲得初步成效。例如在燃煤發電領域,我國能效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一。
電氣化是促進能效提升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應以電能替代和發展電制原料燃料為重點,大力提升重點部門電氣化水平。如鋼鐵行業發展電爐煉鋼、氫冶金,交通行業加快發展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
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技術也是節能工作的必由之路。由“無廢城市”試點走向“無廢社會”,“無廢”并不是沒有廢物,而是廢棄物源頭減量化和高比例資源化利用,是循環發展的典型內涵。固廢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是國家進步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將積累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廣,經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實現“無廢社會”的目標。
強化經濟和產業循環發展,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驅動。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回收煉鋼廢渣、礦渣,鋼鐵業從礦石開始的長流程變為短流程,可使黑色冶金的煤炭消耗大為減少,達到節能和減排的雙重效果;發展廢鋼、廢塑料、廢礦物油等循環利用技術以及高爐渣、轉爐渣和赤泥等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技術等,推進工業部門跨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數字技術對各領域節能提效同樣具有加速作用。全面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賦能各行業節能降耗提質增效,促進用能領域智能化、潔凈化升級,推進數字化降碳和
碳管理應用,助力企業結構優化。同時,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包括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制造等都需要發展數字化技術。
發展新型智慧供熱。改善建筑物的護圍,利用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供熱,特別是對光伏、地熱、地源熱泵、生物質能的利用,因地制宜發展電供熱利用,替代散燒煤。
節能提效是我國的能源戰略之首,提高能效是先進的能源體系追求的基本目標。我們必須堅持節約優先,將節能作為“第一能源”,以產業結構優化、技術進步推動節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立足現實、務實推進節能、提效工作;放眼未來,爭占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以上內容為本報記者杜明俐根據作者在2023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
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