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黃浦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心城區首位,經濟密度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單位增加值能耗0.056噸標準煤/萬元,處于上海市各區首位,連續10年獲得市對區節能降碳目標責任考核優秀等級。”這是記者11日從黃浦區獲得的信息。
首屆“上海國際
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11日起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黃浦區攜多家區內節能降碳服務企業積極參展,重點展示了區域低碳發展、示范引領、數字化應用等方面的實踐成果。
“黃浦區服務經濟占比超過95%,形成了以金融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為主導,文旅服務、健康服務、科創服務為新動能,以建筑樓宇為主要載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建筑樓宇節能增效成為黃浦區碳達峰碳中和的主線。”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浦區的節能降碳工作以公共建筑領域為主,注重建筑能效提升和高效運營,重點公共建筑能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黃浦區從“點、線、面”的多維角度開展低碳示范創建,為城市建成區的
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一套創新發展模式和典型
案例。
一個點,就是率先開展“一大會址 • 新天地”市級近零
碳排放實踐區示范建設。黃浦區一大會址·新天地近零
碳排放實踐區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包含中共一大會址、上海時尚地標新天地等,是集商務、商業、生活休閑于一體的區域,開展近零碳排放實踐、建設國際化綠色低碳示范區。“我們通過整體推動新天地商業、商務等建筑有序實現零碳排放,重點打造瑞安廣場-中環廣場等光伏產能連廊、光伏產能高架、光伏景石駁岸等光伏產能,大力推動香港新世界、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等20余幢建筑的節能低碳化改造,搭建碳排放管理
平臺,發布《黃浦區一大會址 • 新天地大型活動碳中和指南》,推動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時裝周等賽事活動的碳中和,成功打造了中心城區近零碳排放實踐區。”
一條線,是推進建筑能效提升和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兩個國家示范項目。
包括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項目。黃浦區實施了“百幢樓宇能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已完成日月光、來福士廣場等重點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50余項,建筑面積達500萬平方米,其中新世界城獲得藍天杯高效機房,上海音樂廳、香港新世界、上海大劇院等一批改造項目獲得既有建筑綠色更新改造鉑金獎和金獎,斯格威大酒店獲得能效金牌“領跑者”稱號。
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示范項目,建成全國首個“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國家級示范,推進百幢商業樓宇需求側響應資源能力建設,虛擬發電量超過50萬千瓦時。
一個面,是全面推進全域低碳示范,營造低碳示范創新良好氛圍。
如,在公共區域,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漢堡館建成了黃浦首個超低能耗建筑,董家渡綠色生態城區項目獲得上海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
試點)稱號,高標準
綠色建筑不斷涌現,全區兩星級以上
綠色建筑累計達到42幢。在居民區域等,黃浦區也有突出表現。
一個創新,是發布了全市首個區級碳普惠平臺。黃浦區碳普惠平臺用戶端及管理界面在首屆碳博會期間上線發布。該平臺是黃浦區實施,面向廣大市民的公益性、普惠性平臺。現場重點介紹了平臺建設內容、目標及定位,展示了碳普惠平臺特色場景以及三個體系的設計,也展示了區碳達峰、碳中和平臺中碳普惠板塊的管理界面,分區分類展示企業/樓宇碳賬戶、個人碳賬戶情況。
區相關負責人說,“十四五”期間,黃浦區圍繞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引領區的目標,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節約資源和提升能效為主線,以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以低碳技術進步應用和模式創新為支撐,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已形成政府引領,多方參與的良好格局,為大城市中心城區碳達峰碳中和貢獻黃浦方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