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
碳中和高峰
論壇在成都舉行。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發布了
碳減排數字賬本。
“碳減排數字賬本也可以稱為個人數字碳賬本。”杜少中說道,個人數字碳賬本中,個人就是基于每個公眾,普惠的每個對象。
2021年9月7日,中國首屆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召開。2022年6月15日,碳普惠合作網絡正式啟動。作為數字碳中和的典型產品之一,個人數字碳賬本應運而生并且快速發展。目前,個人數字碳賬本已在
北京、山西、四川瀘州等地落地,安徽也啟動并將正式上線,同時服務了2022年
北京冬奧會。
“目前,消費領域的
碳排放量占
碳排放總量的53%,是碳減排的‘大頭’,因此,個人在碳減排當中作用巨大。”杜少中表示,個人數字碳賬本是以數字云的形式搭建的第三方綠色生活減
碳計量底層
平臺,由多家碳普惠合作網絡參與單位共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廣泛鏈接各方,把公眾在衣、食、住、行、用、游等方面的場景,全場景、跨
平臺的綠色行為,減排的數據匯總并互聯互通,形成的服務于政府、企業、個人的不同賬本。
那么生活中該如何記賬呢?杜少中分享了這樣一個
案例:一位騎共享單車的上班族,他用23分鐘,騎行5公里,隨著行程的結束,他的賬本能獲得243.5克的碳減排量;一位
新能源汽車的駕駛員,為
新能源汽車充了60度電,他的賬本能獲得27千克的碳減排量。
“在同一時間,分散在北京、山西、四川瀘州等地的人們,在正常工作、生活的同時,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愿景,貢獻了他們的碳減排量。這一切都會被碳賬本真實記錄下來,并將每個人的碳減排量量化、可視化。”杜少中說道,個人日常生活的碳減排量雖然比較微小,但疊加起來就是規模龐大的減排量。培養每個人的碳排放習慣,以數字化方式帶動每個人參加碳減排,整體上將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這就是碳賬本的重要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