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未來將趨同,“漂綠”“洗綠”不可持續#e#
周小川指出,二氧化
碳排放與其他環境保護問題有所區別的原因在于它更加全球化,因此,每多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最后對于氣候變化的溫度上升來講,邊際效應是同樣的。
“從
價格機制來講,他們也應該是一個
價格,或者說當前可能不是一個價格,越來越往后,越接近
碳中和的目標,就越來越是一個價格。”周小川表示,從鼓勵投資來講,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后要想減少排放或者增加吸收的能力,它們的投資的效益也是最后趨同的。
不過,周小川也指出,碳市場想要實現這種價格特性,其中的關鍵就是有公正的度量,機構需要保持誠信,需要有審計和監管機構,各個機構需要保持透明度,“這些前提條件假設能夠做到的話,二氧化碳的未來的價格應該是趨同,而且趨于一種均衡價格的。”
周小川進一步表示,起始期由于各個國家減排工作起步時間不同,碳市場價格會有的特別高,有的特別低,差距會比較大。原因在于,早期從比較容易的減排和化石能源替代上手,減排成本相對會低一些,隨著未來攻堅,碳的邊際價格就可能會顯得更高,需要花更大的代價才能把“剩余硬骨頭”的碳排放減下來。在此過程中,一些排放量高的國際大企業通過購買碳抵免(carbon credit),就會出現“洗綠”“漂綠”的行為。
“碳價格未來會趨于一致,趨于均衡,因此即便是有一些大公司,耍了一些花招,通過碳抵免的措施,用較低的價格回避了目前應盡的責任,這個也不會太長時間”,周小川表示,因為那些低價碳抵免逐步做完,成本就會上去,因此不可能出現長期、持續利用碳價格差距進行“漂綠”“洗綠”。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