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正全面邁向數字經濟時代,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不僅進一步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也加快推進
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
日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數字經濟助推區域協同發展》。報告稱,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京津冀城市群創新能力逐漸增強,整個社會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將不斷提高,進而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化轉型,減少區域
碳排放。
數字經濟減碳作用幾何?2020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發布的《指數氣候行動路線圖》指出,數字技術在能源、制造業、農業、土地、建筑、服務、交通和交通管理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全球減少15%的碳排放。數字經濟深刻改變著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的習慣和動機,對數字經濟企業自身實現減排降耗,以及為非數字部門減排提供了技術支撐。
可以說,發揮數字經濟新優勢,全方位推動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必由之路。僅以
北京為例,2022年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8381.3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4.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3.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6.9%,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5.3%。
如今,數字經濟方興未艾,要使其在低
碳減排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還需多方攜手共同努力。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更多的應用場景。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夯實的過程中需要強化綠色低碳導向。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化,在環保、交通、工業、能源、城市治理等場景之外,更多生活場景需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
節能減排。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企業充分融入。對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變革。智能協同不僅能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高設備運轉效率、提升生產過程管理的精準性,也能加速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布局,進一步推動產業數字生態的完善。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同心協力。政府應充分考慮城市作為減排單元與產業鏈之間的關系,形成政策合力,引導社會資源從傳統技術向數字技術轉移。同時,產業鏈內企業之間也應形成行動共同體,從能源供給端和產業需求端著手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產業技術升級,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