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等產業聚集地因減排壓力不得不關停工廠
東京都的“2030碳中期(carbon half)”報告顯示,東京都產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年為679萬噸,2019年減至381萬噸,減幅為43.9%。預計到2030年將減至222萬噸,減幅達41.8%。能耗也相應大幅下降。
這樣的減幅如果僅靠溫室氣體減排的對策和措施,恐怕難以實現。以下數據表明,減排績效相當程度緣于工廠被關停。
東京一直以來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地帶”,企業工廠眾多。23個區中以大田區最多,其次是西部的多摩地區,如今這里的工廠已經或正在消失。東京都產業勞動局發布的“東京的中小企業現狀”顯示,東京都制造業的企業數量和從業者人數均大幅減少。從2003年至2015年的12年間,工廠的數量由4.96萬家減少至2.71萬家,減幅為45%。從業者由46.72萬人減少至29.61萬人,減幅為37%。工廠和從業者如此大幅度減少,自然對碳減排貢獻不小。
由于很多企業的總部集中于東京都,加之服務業發達,所以東京的情況不算太糟糕。反觀其他地區,特別是鋼鐵、石化、水泥等高碳產業集中的縣市,則面臨減排和生存的雙重壓力。例如,大分縣、岡山縣、山口縣等。
日本佳能全球化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杉山大志根據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的數據整理出的各縣市產出與二氧化碳排放之比(即每產出100萬利潤所排放二氧化碳的噸數)顯示,居首位的大分縣高達6.7噸,依次是:岡山縣(6.0噸)、山口縣(6.0噸)以及和歌山縣、廣島市、愛媛縣等。東京為0.7噸,只是大分縣的十分之一。要達到東京都的水平,其他縣市仍需努力。
由于這些縣市的現有企業所具有的減排技術有限,要做到大幅碳減排,只能靠關停工廠。因此,暴露出這些縣市的產業應對減排壓力的脆弱性。也因此,有些地區、如茨城縣、埼玉縣、愛知縣、石川縣、山口縣沒有簽署日本全國都道府縣聯署的“碳中和宣言”?;蛟S因為這個宣言的減排目標與保生存、謀發展、保就業這樣最普通的經濟政策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因此,杉山認為,在沒有獲得100%脫碳能源的前提下,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如果在生產中100%不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話,那么,大多數的企業將處于絕對虧損的境況。如果不切實際地搞“一刀切式減排”,那么其結果很可能是,工廠關停,地方失去支柱產業,地方經濟遭受重大打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