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的,高強度的停限產局面在十月中旬開始緩解,各地水泥企業生產逐步恢復正常。但對于9月初多地“拉閘限電”措施的反思沒有因此暫停。建議用
碳排放的雙控指標替代能耗的雙控指標的聲音日益增多。
實際上,就在2021年多省份出現限電停產現象后,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已就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能耗雙控差別化管理作出調整。新政策進一步強調了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這將顯著提高各地、尤其是能耗雙控緊張地區建設可再生能源的意愿。
關于能耗雙控的轉變,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關于雙碳工作提出“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是能耗雙控制度實施以來、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的重大變化。從能耗雙控逐漸向碳排放雙控過渡,有助于更為精準地保障雙碳目標的實現。在化石能源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能源體系中,能耗水平與碳排放水平直接掛鉤、高度吻合,但隨著低碳
清潔能源逐漸成為主體能源,能耗雙控考核須作出調整。
對于水泥而言,從能耗雙控逐漸向碳排放雙控過渡無疑將更加科學,但并非減小了壓力。一方面,《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明確堅決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水泥行業在未來的產能置換中必然受到多重考驗,廣東就有已完成產能置換項目,因為能耗指標的問題遲遲無法動工。第二,由于現階段我國水泥行業尚沒有一個具有共識的完整解決
碳中和的方案,產量的多少直接關系碳排放。
因此,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超產問題或將成為歷史。10月,江西一水泥企業就因生產設備批小建大,長期超產能運行被該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廣東云浮某水泥企業2016-2020年間,每年實際能耗超出批復能耗在21.4-31.2%,也被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通報。
可見,碳排放的雙控指標未來將有望取代能耗雙控,水泥企業如果不能有效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以及總碳排放,不僅將在即將全面開始的
碳交易市場中付出高昂的成本,也關系到能否保持正常生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