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是妥妥的
碳排放大戶,全球鋼鐵
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統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國占比超過60%。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碳排放總量的18%。2020年,我國鋼鐵產量約為10.53億噸,按目前每生產一噸鋼鐵約產生1.8噸二氧化碳計算,2020年全年鋼鐵行業約產生19億噸二氧化碳。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產量增速較快、碳排放總量持續升高、以碳做還原劑為主的生產工藝難以突破等問題,減碳的難度很大。
鋼鐵行業2030年前碳達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政策層面明確了鋼鐵行業碳達峰的時間表:力爭到2025年,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2020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碳達峰時間為2025年,正式印發調整至2030年,當時覺得體量大、難度高的鋼鐵行業都能在全國提前實現碳達峰,有點兒“大躍進”的意思。目標的調整充分表明鋼鐵是發展的剛需,總量很難降下了,碳達峰的目標需要統籌兼顧發展與降碳,更多強調了
綠色低碳發展指標和要求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現為了完成指標“一刀切”及“運動式減碳”,影響供應鏈的穩定,確??茖W、有序實現碳達峰目標。
噸鋼綜合能耗成為減碳的抓手
《指導意見》將征求意見時“力爭到2025年,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均下降5%以上”中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下降兩項指標,調整為“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
將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下降指標調整為噸鋼綜合能耗,一方面是為了嚴防以能耗雙控為由的不合理限電限產等行為,對鋼鐵行業產業鏈造成過大壓力,確保行業在正常平穩生產中有序、安全降碳;另一方面,相比能耗雙控指標,噸鋼綜合能耗與鋼鐵企業能耗水平、裝備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相關,要達到下降目標,就要動態調整能耗水平、壓減產量,可以約束和倒逼企業降低生產能耗。
“以氫代碳”有待重大技術突破
目前鋼鐵行業降碳的重點工作是繼續壓減粗鋼產量,降低噸鋼碳排放。長遠看只有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方式,改變鋼鐵行業用能結構,從鋼鐵工業源頭降低碳排放。
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鋼鐵冶煉過程中,碳和氧發生還原反應才能還原出鐵,才有之后的煉鋼、軋鋼等生產工序。理論上講,氫同樣可以作為還原劑還原鐵,還原產物為水,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煉鐵過程綠色無污染,以氫代替碳可以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高爐富氫冶煉和富氫氣基豎爐是我國氫冶金發展的兩大主要方向。如果鋼鐵行業源頭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預計到2060年,我國鋼鐵行業可減少70%—80%的碳排放量。
但是,當前制氫成本較高且儲氫技術還有待突破,按照每噸60元—70元的
價格計算,采用氫能煉鐵工藝成本比傳統高爐冶煉工藝至少高5倍以上,未來鋼鐵行業要全面推廣“以氫代碳”尚需時日。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已向中國鋼鐵協會發出《關于委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開展鋼鐵行業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的函》,鋼鐵行業有望成為第二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后,鋼鐵行業需要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碳排放監測監控體系,摸清碳排放家底,進一步加強全生命周期
碳管理能力建設,構建全過程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
鋼鐵行業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鋼鐵行業碳排放就有了市場化的約束手段,促使鋼鐵企業提升碳排放數據管理、監測以及
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助力降低鋼鐵行業排放總量。同時還可以激勵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技術創新,有助于推動鋼鐵行業碳排放末端處理技術的進步,鼓勵技術基礎較好的鋼鐵企業提升碳捕獲利用與封存(
CCUS)等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開發鋼鐵行業低碳創新技術。
特別說明:作者供職于某國企,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供職單位無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