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安徽馬鞍山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總體實施方案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2-04-07 13:19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馬鞍山市重要指示精神,實現將馬鞍山市打造成安徽省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的新發展定位。以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并進,加快推進我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奮力譜寫“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建設新篇章為目標。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發改產業〔2021〕1464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21〕1609號)和《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通知》(皖發改產業〔2022〕58號)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重點突破。把握發展規律,抓住主要矛盾,在《意見》、《通知》明確的重點領域(以下簡稱重點領域)率先推進節能降碳工作。待取得實質性進展、相關機制運行成熟后,進一步研究推廣至其他領域。
       
      (二)堅持分類指導。強化重點領域項目精準管理,對標《意見》、《通知》明確的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分類施策。鼓勵新建項目對照標桿水平高起點設計建設,引導未達到基準水平的在建和現有項目對照標桿水平實施改造升級,依法依規關停退出落后產能。
       
      (三)堅持從嚴監管。完善節能降碳管理機制,健全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嚴格節能審查和事中事后監管,強化節能環保執法監察。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目標任務落實情況考核,建立健全違規行為監督問責機制。
       
      (四)堅持綜合施策。加強財政、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與產業、環保政策的協調配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穩妥有序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避免“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全市重點領域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燒堿行業:到2025年,燒堿領域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4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增強。
       
      水泥行業:到2025年,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熟料產能比例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熟料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增強。
       
      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到2025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均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增強。
       
      鋼鐵行業:到2025年,鋼鐵行業煉鐵、煉鋼工序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焦化行業:到2025年,焦化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超過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能效清單目錄。按照省文件部署要求,堅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組織開展對燒堿、建筑陶瓷制品制造、煉鐵、煉鋼、煤制焦炭、水泥熟料等6個重點領域的現有項目(裝置)以及在建、擬建項目(裝置)能效情況調查,逐一登記造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組織專家科學評估,經企業申辯,建立企業(裝置)能效清單目錄,能效達到標桿水平和低于基準水平的企業(裝置),分別列入能效先進和落后清單企業(裝置)目錄,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根據行業發展實際,適時更新目錄內容。對于瞞報漏報的項目和裝置,視為落后產能。按照國家、省統一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加強能效引領,開展其他重點行業能效行動。
       
      (二)嚴格落實能效要求。參照《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突出標準引領作用,嚴格落實我市重點領域能效要求。建立能效水平動態調整機制,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國內外生產企業先進能效水平、行業發展情況、技術改造能力以及裝置整體能效情況、國家及地方能效標準更新情況,統籌考慮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保持生產供給平穩、便于企業操作實施等因素,適時動態調整行業能效水平。
       
      (三)制定技改實施方案。在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社會民生穩定基礎上,制定《馬鞍山市重點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方案》。選取節能先進適用技術,引導未達到行業能效基準水平的現有項目(裝置)和在建項目(裝置)實施技術改造;對于能效介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現有項目(裝置),鼓勵參照標桿水平實施改造升級;鼓勵國有企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開展節能降碳示范性改造。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制定不同企業改造時間表,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標等。
       
      (四)穩妥推進改造升級。各縣(區)主管部門督促本地需實施技術改造的企業根據《馬鞍山市重點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制定周密細致的企業技術改造工作方案,明確落實措施。指導企業落實好改造所需資金,積極協助企業解決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技術改造進程。適時組織開展企業技術改造階段性評估。
       
      (五)有序退出低效產能。綜合發揮能耗、排放等約束性指標作用,嚴格執行有關標準、政策,加強監督檢查,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違法違規審批建設以及達不到環保、節能等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現有項目(裝置),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堅決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嚴防落后產能死灰復燃。對于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進行淘汰,淘汰時限一般不超過3年。關停、退出、淘汰的項目應制定相應工作計劃,穩妥實施。加大閑置產能、僵尸產能處置力度。
       
      (六)嚴格項目準入要求。重點領域擬建項目(裝置)在履行各項審批手續之前,應認真分析評估對能耗雙控、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環境的影響,全面審查是否符合國家和馬鞍山市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規范條件、“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等要求。新建煉鋼、煉鐵、水泥熟料項目須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強化重點領域項目節能審查,新建項目能耗水平原則上應達到標桿水平。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在建項目(裝置),按照有關規定不予審批,推動提升能效水平,力爭達到標桿水平。
       
      (七)加強技術研發應用。支持企業加強節能降碳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裝備研發,加大技術攻關集成和成果轉化示范。積極跟進節能降碳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進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及《綠色技術推廣目錄》等明確的先進成熟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鼓勵企業適時采用碳捕捉等工藝技術實施改造。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引導下游行業選用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加快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以新一代清潔高效、綠色低碳、可循環生產工藝裝備為重點,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突破一批關鍵綠色裝備,發展一批核心節能裝備,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機制。加強產業節能創新鏈協同,推動企業綠色設備資源庫、綠色材料庫、綠色工藝庫等建設,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推廣力度。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加強余熱、余壓回收,實現能量梯級利用。鼓勵重點行業利用綠色數據中心等新型技術設施實現節能降耗。
       
      燒堿行業:
       
      (一)加強前沿技術開發應用,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加強儲氫燃料電池發電集成裝置研發和應用,探索氯堿—氫能—綠電自用新模式。加強燒堿蒸發和固堿加工先進技術研發應用。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綠色技術工藝。開展膜極距技術改造升級。推動離子膜法燒堿裝置進行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改造升級。推動以高濃度燒堿和固片堿為主要產品的燒堿企業實施多效蒸發節能改造升級。
       
      2.資源優化利用。促進可再生能源與氯堿用能相結合,推動副產氫氣高值利用技術改造。在滿足氯堿生產過程中堿、氯、氫平衡的基礎上,采用先進制氫和氫處理技術,優化副產氫氣下游產品類別。
       
      3.余熱余壓利用。開展氯化氫合成爐升級改造,提高氯化氫合成余熱利用水平。開展工藝優化和精細管理,提升水、電、汽管控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公輔設施改造。開展針對蒸汽系統、循環水系統、制冷制暖系統、空壓系統、電機系統、輸配電系統等公用工程系統能效提升改造,提升用能效率。
       
      水泥行業: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積極開展水泥行業節能低碳技術發展路線研究,加快研發超低能耗標桿示范新技術、綠色氫能煅燒水泥熟料關鍵技術、新型固碳膠凝材料制備及窯爐尾氣二氧化碳利用關鍵技術、水泥窯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與純化催化轉化利用關鍵技術等重大關鍵性節能低碳技術,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產業化應用,促進水泥行業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推廣節能技術應用。推動采用低阻高效預熱預分解系統、第四代篦冷機、模塊化節能或多層復合窯襯、氣凝膠、窯爐專家優化智能控制系統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燒成系統能源利用效率。推廣大比例替代燃料技術,利用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和生物質燃料等替代煤炭,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提高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比例。推廣分級分別高效粉磨、立磨/輥壓機高效料床終粉磨、立磨煤磨等制備系統改造,降低粉磨系統單位產品電耗。推廣水泥碳化活性熟料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技術,推動水泥廠高效節能風機/電機、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統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管理水平。
       
      2.加強清潔能源原燃料替代。建立替代原燃材料供應支撐體系,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支持鼓勵水泥企業利用自有設施、場地實施余熱余壓利用、替代燃料、分布式發電等,努力提升企業能源“自給”能力,減少對化石能源及外部電力依賴。
       
      3.合理降低單位水泥熟料用量。推動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物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替代普通混合材,提高水泥粉磨過程中固廢資源替代熟料比重,降低水泥產品中熟料系數,減少水泥熟料消耗量,提升固廢利用水平。合理推動高貝特水泥、石灰石煅燒黏土低碳水泥等產品的應用。
       
      4.合理壓減水泥工廠排放。推廣先進過濾材料、低氮分級分區燃燒和成熟穩定高效的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及裝備,推動水泥行業全流程、全環節超低排放。
       
      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節: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研究建筑、衛生陶瓷應用電能、氫能、富氧燃燒等新型燒成技術及裝備,能耗智能監測和節能控制技術及裝備。建筑陶瓷研發電燒輥道窯、氫燃料輥道窯燒成技術與裝備,微波干燥技術及裝備。衛生陶瓷研發3D 打印母模開發技術和裝備。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產業化應用,促進陶瓷行業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推廣節能技術應用。建筑陶瓷推廣干法制粉工藝技術,連續球磨工藝技術,薄型建筑陶瓷(包含陶瓷薄板)制造技術,原料標準化管理與制備技術,陶瓷磚(板)低溫快燒工藝技術,節能窯爐及高效燒成技術,低能及余熱的高效利用技術等綠色低碳功能化建筑陶瓷制備技術。衛生陶瓷推廣壓力注漿成形技術與裝備,智能釉料噴涂技術與裝備,高強石膏模具制造技術、高強度微孔塑料模具材料及制作技術,高效節能燒成和微波干燥、少空氣干燥技術,窯爐余熱綜合規劃管理應用技術等衛生陶瓷制造關鍵技術。
       
      2.加強清潔能源原燃料替代。建立替代原燃材料供應支撐體系,推動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能源消費結構逐步轉向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大綠色能源使用比例,支持鼓勵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利用自有設施、場地實施太陽能利用、余熱余壓利用、分布式發電等,努力提升企業能源自給能力,減少對化石能源及外部電力依賴。
       
      3.合理壓減終端排放。通過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低溫余熱循環回收利用技術等,實現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通過低品位原料、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與環保設備的改造升級,實現與相關產業協同碳減排的目的。
       
      鋼鐵行業: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重點圍繞副產焦爐煤氣或天然氣直接還原煉鐵、高爐大富氧或富氫冶煉、熔融還原、氫冶煉等低碳前沿技術,加大廢鋼資源回收利用,加強技術源頭整體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產業創新發展,開展產業化試點示范。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綠色技術工藝。推廣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轉爐煙一次煙氣干法除塵等技術改造。推廣鐵水一罐到底、薄帶鑄軋、鑄坯熱裝熱送、在線熱處理等技術,打通、突破鋼鐵生產流程工序界面技術,推進冶金工藝緊湊化、連續化。加大熔劑性球團生產、高爐大比例球團礦冶煉等應用推廣力度。開展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電爐短流程煉鋼示范,推廣廢鋼高效回收加工、廢鋼余熱回收、節能型電爐、智能化煉鋼等技術。推動能效低、清潔生產水平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步進式燒結機、球團豎爐等裝備逐步改造升級為先進工藝裝備,研究推動獨立燒結(球團)和獨立熱軋等逐步退出。
       
      2.余熱余能梯級綜合利用。進一步加大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重點推動各類低溫煙氣、沖渣水和循環冷卻水等低品位余熱回收,推廣電爐煙氣余熱、高參數發電機組提升、低溫余熱有機朗肯循環(ORC)發電、低溫余熱多聯供等先進技術,通過梯級綜合利用實現余熱余能資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加大技術創新,鼓勵支持電爐、轉爐等復雜條件下中高溫煙氣余熱、冶金渣余熱高效回收及綜合利用工藝技術裝備研發應用。
       
      3.能量系統優化。研究應用加熱爐、烘烤鋼包、鋼水鋼坯廠內運輸等數字化、智能化管控措施,推動鋼鐵生產過程的大物質流、大能量流協同優化。全面普及應用能源管控中心,強化能源設備的管理,加強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使用,推動企業能源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各類能源介質系統優化、多流耦合微型分布式能源系統、區域能源利用自平衡等技術研究應用。
       
      4.能效管理智能化。進一步推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管理的創新應用,鼓勵研究開發能效機理和數據驅動模型,建立設備、系統、工廠三層級能效診斷系統,通過動態可視精細管控實現核心用能設備的智能化管控、生產工藝智能耦合節能降碳、全局層面智能調度優化及管控、能源與環保協同管控,推動能源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升整體能效水平。
       
      5.通用公輔設施改造。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機、水泵、風機產品,提高使用比例。合理配置電機功率,實現系統節電。提升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開展壓縮空氣集中群控智慧節能、液壓系統伺服控制節能、勢能回收等先進技術研究應用。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大面積優質屋頂資源,以自建或租賃方式投資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升企業綠電使用比例。
       
      6.循環經濟低碳改造。重點推廣鋼渣微粉生產應用以及含鐵含鋅塵泥的綜合利用,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鼓勵開展鋼渣微粉、鋼鐵渣復合粉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水泥熟料替代率,加大鋼渣顆粒透水型高強度瀝青路面技術、鋼渣固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力度,提高鋼渣循環經濟價值。推動鋼化聯產,依托鋼鐵企業副產煤氣富含的大量氫氣和一氧化碳資源,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開展工業爐窯煙氣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技術的示范性應用,推動產業化應用。
       
      焦化行業:
       
      (一)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培育標桿示范企業。
       
      發揮焦爐煤氣富氫特性,有序推進氫能發展利用,研究開展焦爐煤氣重整直接還原煉鐵工程示范應用,實現與現代煤化工、冶金、石化等行業的深度產業融合,減少終端排放,促進全產業鏈節能降碳。
       
      (二)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有序推動改造升級。
       
      1.綠色技術工藝。重點推動高效蒸餾、熱泵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應用。加快推進焦爐精準加熱自動控制技術普及應用,實現焦爐加熱燃燒過程溫度優化控制,降低加熱用煤氣消耗。加大煤調濕技術研究應用力度,降低對生產工藝影響。
       
      2.余熱余能回收。進一步加大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推廣應用干熄焦、上升管余熱回收、循環氨水及初冷器余熱回收、煙道氣余熱回收等先進適用技術,研究焦化系統多余熱耦合優化。
       
      3.能量系統優化。研究開發焦化工藝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建立智能配煤系統,完善能源管控體系,建設能源管控中心,加大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技術在生產組織、能源管理、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4.循環經濟改造。推廣焦爐煤氣脫硫廢液提鹽、制酸等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利用現有煉焦裝備和產能,研究加強焦爐煤氣高效綜合利用,延伸焦爐煤氣利用產業鏈條,開拓焦爐煤氣應用新領域。
       
      5.公輔設施改造。提高節能型水泵、永磁電機、永磁調速、開關磁阻電機等高效節能產品使用比例,合理配置電機功率,系統節約電能。鼓勵利用焦化行業的低品質熱源用于周邊城鎮供暖。
       
      (八)推動協同集聚發展。重點領域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必須入駐工業園區,提高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形成規模效益,提升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使用效率。支持關聯產業集群化發展,構建企業首尾相連、互為供需和生產裝置互聯互通的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物流運輸能源消耗。鼓勵不同產業和行業融合發展,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實現協同節能降碳。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布局在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在落實產能置換等要求前提下,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兼并重組。
       
      四、保障機制
       
      (一)加大財稅金融支持。落實節能專用裝備、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及時梳理發布稅收優惠政策匯編及指引,做好政策宣傳輔導。用好省內企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支持體系,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靈活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貨幣政策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機構為重點領域內具有顯著節能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加大節能低碳企業上市(掛牌)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落實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等鼓勵政策。
       
      (二)加強政策措施協同。做好重點領域節能改造與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準入、節能審查、能耗雙控、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等工作的銜接。按照加強高耗能項目源頭防控的政策要求,通過節能診斷、能效對標、節能監察、環保核查等手段,加大管控查處力度。落實節能專用設備、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行差異化要素扶持機制,對于改造后能效降幅較大且能達到標桿水平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加大用能、土地、稅收、金融等要素的傾斜支持。發揮電價信號引導作用,對于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企業實施階梯電價,倒逼企業加快提升裝置(生產線)能效水平。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充分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向碳減排效應顯著的重點項目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鼓勵政策,探索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數字化場景建設支持政策。
       
      (三)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重點領域企業能耗和碳排放監測與評價體系,穩步推進企業能耗和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和評價工作。將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納入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監管體系。加強對企業能效水平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相關政策要求執行到位。將重點領域項目納入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強化日常監管。落實縣區節能降碳監管責任,完善通報批評、用能預警、約談問責等工作機制。發揮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作用,加強對違規企業的失信聯合懲戒。對列入能效落后清單企業(裝置)目錄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級的項目(裝置)和企業,限制用能。
       
      (四)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熱點問題,傳遞以能效水平引領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堅定決心。傳播普及綠色生產、低碳環保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良好氛圍。遴選節能降碳或改造提升效果明顯的企業,及時進行宣傳推介,積極申報全國工業企業能效“領跑者”和重點節能技術應用案例。
       
      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合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落實舉措。有關企業要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意識,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各項任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