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十三五’目標要求,到2020年全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將比2015年下降17%,
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甲烷、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6月30日,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和污染減排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近5年來我區通過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嚴格控制工業領域排放、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全力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進寧夏
綠色低碳發展。
近年來,我區通過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加快推進節能技改和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促進傳統高耗能行業能效持續提升,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
新能源產業,推進國家
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全區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目前,全區五個地級市城市建成區全部實現以熱電聯產為主,天然氣、電能為輔的
清潔能源供暖方式。截至2019年底,我區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22.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全區發電裝機容量5295.9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2.3%;全區組織50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節能降耗行業對標行動,對重點鐵合金企業進行節能診斷,不斷挖掘節能控排潛能。在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方面,銀川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61.2%,較2017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綠色公交車輛比率保持在100%。截至2019年,全區新增新能源汽車2415輛,建成充電樁400余個。
“目前,我區通過積極參與全國
碳市場建設,已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等七大行業102家企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銀川市、吳忠市通過積極申報被確定為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
試點,我區還對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了
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園區相關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為今后順利開展低碳工業園區
試點提供制度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