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09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發布工業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目錄,組織開展系列節能技術交流推廣活動,加快高效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促進企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實現
綠色增長。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9)》,其中包括流程工業節能改造技術、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技術、能源信息化管控技術、可再生能源及余能利用技術、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及其他工業節能技術等5大類86項工業節能技術。為進一步增進各界對相關技術的特點和應用情況的了解,組織編寫了《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應用指南與
案例(2019)》,對86項工業節能技術的特點及
案例分別進行了介紹。我們據此梳理了部分典型應用案例,以供參考借鑒。
能源信息化管控技術可對企業能源消耗進行監控、分析和診斷,提出最符合實際的節能降耗措施,最大化減少能源管理成本、優化能源管理流程、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實現節能績效的科學管理和能源效率的持續改進。2019年,在能源信息化管控領域遴選出了14項技術,這些技術在能源梯級利用、微電網、儲能等領域具有技術水平先進,具有推廣前景,可帶來較好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如工商業園區
新能源微電網技術、流程型智能制造
節能減排支撐
平臺技術等。
工商業園區新能源微電網技術,以自主研發的電能路由器、儲能變流器、光伏逆變器等全系列電力電子一次產品為支撐,以微網能量管理系統、中央控制器、運維云平臺等二次產品為輔,構建的全生態鏈微網能量管理及運維系統,適用電力行業微電網領域,可提供需求響應、調度響應、孤島運行、低碳運行等多種運行模式,實現對光伏系統、儲能系統、充電樁系統、負荷系統的綜合管理,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保障微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該技術已進行產業化應用,在西安產業園區改造案例中,配置2.14MW屋頂光伏發電系統、1M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改造后,充分利用新能源發電,有效減少購電量,
清潔能源自給率>50%,減少年電度電費>50%,提升光伏自發自用比例12%,賺取峰谷電價差,減少年度電費6.5%,降低基礎容量10%,減少年基礎電費6%,每年可節電283.9萬 kW·h,折合964.8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 2605噸。預計未來5年,該技術推廣應用比例可達到20%,可形成年節能1.93萬噸標準煤,年減排二氧化碳 5.21萬噸。
流程型智能制造節能減排支撐平臺技術,一個UNIX版本的完整的支撐實時仿真、控制、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調試和執行的軟件工具,實現了生產工藝流程的全面在線監視、在線預警、在線診斷和優化,應用高精度、全物理過程的數學模型形成了系統節能減排的在線仿真試驗床,支持設備系統在線特性研究、熱效率優化和動靜態配合等深層次優化控制問題的研究,研究保證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能耗的方法。該技術適用于電力、水泥、鋼鐵等行業的數字化管控領域,已進行產業化應用,在魯南中聯“水泥生產線全范圍數字化管控技術”開發案例中,新建流程型智能制造節能減排支撐平臺后,節能效果顯著,熟料的能耗由113千克標準煤/噸下降到103千克標準煤/噸,根據廠內三條熟料生產線每年生產熟料220萬噸計算,每年可節約2.2萬噸標準煤。預計未來5年,該技術推廣應用比例可達到10%,可形成年節能22萬噸標準煤,年減排二氧化碳 59.4萬噸。
更多技術的詳細內容請關注《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9)》和《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應用指南與案例(2019)》。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