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大部分用于北方采暖及公共建筑
建筑節能是《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建筑節能主要包括新建建筑節能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其中,新建建筑節能,要求城鎮建筑設計階段100%達到節能標準,施工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95%以上,對達不到節能標準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以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改造為重點,大力推進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加快實施“節能暖房”工程。開展大型公共建筑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節能改造,推行用電分項計量。
住建部《“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建筑節能目標是1.16億tce(噸標準煤),相當于社會總節能目標6.7億tce17.3%。其中,新建建筑節能4,500萬tce、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700萬tce、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400萬tce、以及再生能源替代3,000萬tce,分別占比39%、23%、12%和26%。
在節能減排的約束下,新建建筑節能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將帶動建筑節能市場快速發展。
(3)主要服務和產品的行業概況
①節能機電工程行業概況
機電安裝工程屬于比較傳統的行業,隨著《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的實施,國家對
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的規劃要求提高,以及《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14的出臺,提出了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基本要求,在控制施工質量驗收的同時,加強了節能、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利用與落實使用功能的要求,積極推廣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在此背景下,機電安裝工程公司開始關注所安裝機電系統的能效,并積極采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進行差異化競爭,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市場——節能機電工程市場。
②能源管理信息化行業概況
隨著《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的實施,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四導則一規范”出臺對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建設進行規范和指導,以及《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能源審計導則》、《公共機構
能源審計暫行管理辦法》出臺要求“年能源消費量達500噸標準煤以上或年電力消耗200萬千瓦時以上或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機構或集中辦公區每5年應開展一次能源審計,并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2007年,建設部及財政部發布《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2007年開始在大型公共建筑較為集中且具備一定工作基礎的省市開展國家機關辦公建筑與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示范。在經過示范取得經驗后,2008年開始擴大示范范圍,在全國逐步推開。”
在上述法規的推動下,公共機構的能耗統計、監測及能源審計需求,推動了我國能源管理信息化市場的快速發展。
③合同能源管理行業概況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基于市場的、全新的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場經濟國家中逐步發展起來,基于這種節能新機制運作的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十分迅速。在美國和加拿大,合同能源管理已發展成為新興的節能產業。
合同能源管理是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保證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以降低運行成本。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還有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的方式。
1997年,國家發改委會同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共同開發和實施了“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將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引入我國。之后,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1號)都明確表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對合同能源管理采取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使得節能服務行業規模逐漸擴大,許多用能單位/企業對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新型節能減排改造機制逐漸熟悉并接受。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已經發展成為新興的節能服務產業,成為我國節能服務產業普遍采用的模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