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工作組
會議以線上方式在
北京成功召開。該團體標準由通用技術中國汽研、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并于2022年3月25日,獲中國節能協會批準立項。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院長林翎指出,當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排放總量大、減排時間緊、制約因素多等問題,而標準化是實現降碳目標的約束手段,是
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基礎工具和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途徑,也是國際應對氣候變化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林院長提出在“雙碳”標準制定方面,需遵循全覆蓋、多維度、多層次的三大基本原則,推動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加快構建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監測、核算核查標準,研究制定
綠色金融、
碳交易和用能權交易等
碳市場標準,目前已形成基礎通用、
碳減排、碳清除、
碳市場四大方面的標準體系框架,計劃到2025年,制修訂1000項以上與“雙碳”有關的國家標準。
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汽標委電動汽車分委會副主任委員肖成偉在會上對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動力電池關鍵材料技術發展路線進行解讀,指出當前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且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2.0發展目標定義清晰,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和低成本動力電池技術是優先發展方向,建議著重從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層面開展技術攻關。在動力電池關鍵材料方面,肖主任對高比能型和快充型鋰離子動力電池、4680全極耳技術、無鈷電池、刀片電池、CTP和大模組技術、全氣候電池系統技術、鈉離子電池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進行分析講解,并詳細介紹了300Wh/kg動力電池、下一代能量密度>400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及資源回收、全固態電池等新材料新體系的研究進展。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歐訓民以汽車與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定價影響分析為主題分享了研究結果。歐教授提到動力電池碳排放占整車制造碳排放的30%以上,電動汽車在車身材料、整車組裝等方面的碳排放低于傳統汽車,但在加入電池材料生產排放后,電動汽車碳排放顯著高于傳統汽車,且不同電池類型對車輛碳排放結果的影響差異較大。建議對整車碳排放進行分步分析,首先確定汽車車重、車體(動力、傳動、底盤)各系統材料構成,再根據車用材料的制造能耗及構成,測算汽車制造、零部件制造的分階段碳排放情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