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資助,受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委托,南開大學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承辦,“京津冀地區城市交通
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綜合管理
平臺和能力建設”研討暨培訓
會議成功召開。線上及線下參會人員達百余人。
城市交通污染防治中心主任毛洪鈞教授主持開幕式,對世行貸款項目來歷及項目研究內容和成果進行總體介紹。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致辭,她分別從移動源污染現狀、交通領域
碳排放控制形勢和推動綠色低碳交通系統能力建設重要性角度,強調了京津冀地區城市交通綠色低碳協同發展路徑研究的重要性。隨后,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處李際濤處長致辭,他希望能夠將此次研討會的內容結合到具體的實際工作,落實到藍天保衛戰中。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環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馮相昭對項目申請、實施過程及進展進行了講解。
會議分為項目各課題成果報告及特邀學術講座。
項目課題報告中,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陳徐梅闡述了目前京津冀城市交通綠色低碳協同減排的形勢與要求,結合情景分析,提出運輸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與建議。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何巍楠介紹綠色低碳交通排放核算模型,分析未來交通節能低碳發展潛力,并提出運輸、能源、排放結構的優化內容。城市交通污染防治中心孫世達和鄒超博士分別對建立的“京津冀地區城市交通綠色低碳綜合管理平臺”原理和使用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
特邀講座中,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放監控中心王軍方主任分析了柴油貨車污染物中長期減排路徑分析,提出防治氮氧化物和VOC減排仍是重點,強調了重型貨車防治及油品提升,并提出重點建設工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徐洪磊所長圍繞運輸結構調整政策、效果與展望,指出“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規劃需要轉換目標。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葛蘊珊教授圍繞中國機動車排放標準,對輕型車、重型柴油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非道路、船舶柴油機排放標準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南開大學毛洪鈞教授對城市交通(機動車)污染通過對空氣質量影響、污染控制及實例研究的介紹,提出智慧交通降低機動車排放的新思路,并講解了基于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的具體應用。隨后環節,參會人員針對講座內容進行了提問和深入討論。
本次會議為京津冀城市大氣環境和移動源相關領域
專家和學者提供了交流平臺,對加強城市交通污染控制研究、促進交叉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