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鄄城縣農信社轉變經營方式,大力支持推廣低碳農業發展模式和低碳農業技術,使傳統高消耗、高投入發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農業”轉變,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農村生態保護互相促進的路子。
土地“吃”上“營養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昔日無人問津的農家肥,如今成了鄄城縣農民的搶手貨。梁屯村村民梁兆月使用農家肥種植大棚韭菜。他說,土地也和人一樣,“吃啥”也得講究營養,光使用氮肥,會“營養不良”,生產出來蔬菜會含有殘留,營養會大打折扣,綠色農產品(25.20, -2.80, -10.00%)也能幫我們賣個好價錢。近年來,該縣農信社大力支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使全縣80%土地吃上“營養套餐”,項目區示范村小麥一般增產15%-20%,玉米增產10%以上,畝均增收45元左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生態農業唱“紅臉”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鄄城縣農信社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標準工程,發展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建設生態優良、產品安全的綠色農業大縣,推動該縣綠色生態農業呈蓬勃發展。加快實施“綠色農產品行動”,大力支持發展綠色農業,積極抓好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目前該縣規劃建設了高標準生態示范區,建立了設施精細的蔬菜基地、生態林果基地、中藥材基地、畜牧養殖4大基地,綠色優質蔬菜面積達35萬畝,中藥材面積達10萬畝。這個縣還建立了16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推廣了“畜、沼、菜”、“林、牧、菜”等循環經濟模式,生態農業形成了產業規模。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秸稈還田“無污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針對個別農戶為圖省事將麥秸、玉米秸稈焚燒在田間,不但造成了資源浪費,而且污染環境,易引發火災的情況。該縣農信社支持新農村建設,清除農村“臟、亂、差”環境,引導農民合理利用秸稈,實現秸稈還田。縣里成立以農業部門為主的專職工作組,分片定點,利用張貼標語、發放明白紙、出動宣傳車等形式,廣泛宣傳秸稈還田對疏松土壤、保墑防旱、增加有機物等所起的作用,宣傳焚燒秸稈對土壤的破壞、對大氣污染的危害。目前,鄄城縣已有大型農機具近3000臺,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秸稈還田率達到95%以上。既凈化了農村環境,又育肥了地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