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在處處提倡“綠色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們身邊有哪些先進低碳技術?由上海交大綠色蘇滬實踐團的同學歷時三周多制作的一份低碳地圖,涉及上海中心城區近30個地點及區域,讓身邊低碳新技術的分布一目了然。
記者看到,在這份由10頁組成的電子版地圖內,分別羅列了5項先進低碳技術的特點以及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分布情況。地圖中以不同顏色的圓圈作為區分,分別詳細介紹了每項技術和產品的原理和設計特色,包括技術的亮點以及適合應用的建筑類群,讓那些在課本上和專業期刊中看似遙不可及的專業技術,走進企業和居民的生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比如室內的制熱制冷,除了使用空調,其實地下巖土本身就具備強大的蓄熱蓄冷能力。地源熱泵系統就是以地下巖土體作為低溫熱源的一套交換系統,可以實現夏熱冬用,冬冷夏用。”據實踐團帶隊老師許勇介紹。在同學們制作的地圖上顯示,目前上海中心城區內,已有包括同濟大學文遠樓等在內的8處地點已率先應用這套系統。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地圖的發布,對于普通居民來說,不失為一個了解身邊新技術的途徑。而對于上海眾多企業來說,或許能成為一個取經指南。據悉,地圖中展示的先進技術,是調研了中心城區各個單位和樓宇對新型的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情況,最終確定的5項應用較廣、比較成熟的新型節能技術和產品。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實踐團的21名同學均來自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相關專業,以研究生為主。而地圖的發布途徑也遵循“低碳環保”的理念,將通過微博和人人網主頁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