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強化規劃引領,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現代農村電網,提升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全國農村地區基本實現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積極發展農村清潔可再生能源,加大生物天然氣工程和大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力度,在偏遠貧困地區有序推進綠色小水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小型風能、省柴節煤爐灶炕,滿足農村多能互補、經濟便利的用能需要。加快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班車,推動一定人口規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創造條件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就瓿涩F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繼續結合農村危房改造推進建筑節能,優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統籌搞好農房抗震改造,切實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寬帶網絡廣泛覆蓋。支持電信企業加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建設投入,改善縣鄉互聯網服務,建設高速暢通、覆蓋城鄉、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繼續深化和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工作,推動信息入戶。提升農村廣播電視覆蓋能力和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探索并推行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村民自選、自建、自管和政府監管服務相結合的民主管理新機制,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長效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二、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完善農村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推進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擴大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加強農村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能力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發展惠及農村的遠程會診系統。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 三農 ” 內容,豐富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提高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和改造,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健全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三、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科學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探索建立駐村規劃師制度,因地制宜制定村莊規劃,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和時序,保持村莊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繼續實行 “ 以獎促治 ” 政策,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行縣域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城鄉污水垃圾治理,實現 90% 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采取城鎮管網延伸、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等多種形式,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普遍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快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推行“河長制”等管理機制,改善農村河流生態。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強化農村工業企業污染和固體廢物排放監管,禁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擴散。開展農村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與創新試點,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四、加強城鄉一體化管理
加強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管理。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土地、城鄉、生態環境等空間性規劃,合理安排市縣域城鎮生產生活、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有特色地發展小城鎮,積極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有序推進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 1 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定居,引導 1 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相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依法自愿有償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