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本報發起的“日報邀您探現場”活動繼續舉行。當天,蘭州日報聯合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邀請市民代表一同前往紅古區參觀蘭州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項目。
當天參觀的蘭州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項目是集廢橡膠分揀加工中心、廢金屬分揀加工中心、廢舊電子拆解加工中心、廢紙再造加工中心、報廢汽車拆解加工中心、廢塑料分揀加工中心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循環經濟項目。
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邀請市民代表在一處典雅桌椅前落座,如果不是桌面上的標簽提示,市民代表真不敢相信眼前白底藍花,極像青花瓷的桌椅竟是廢紙再造產品。不少市民代表在落座時均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桌椅的堅固性,而他們在試過以后都得出了“很穩,很結實”的結論。
在實地參觀循環企業時,市民代表趙燕走進車間,詳細了解了生產材料“變廢為寶”的全過程。她直呼循環經濟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廢舊物品經過處理,實現資源再利用,真是環保低碳的好項目!”趙燕在參觀現場激動地對記者說。而早已為人母的趙燕在有了孩子之后也很注意環保。因此,在本報的微信
平臺中看到此次活動的消息后馬上報名參加。趙燕坦言,這次參加“日報邀您探現場”活動,她非常想了解“廢品處理會不會對土地和水造成不良影響?”這個埋在心中很多年的疑問。因此,在參觀蘭州泓翼廢舊電子產品拆解加工中心電視機拆解車間時,她顯得比誰都認真,一邊參觀電視機、冰箱拆解流水線,一邊向身邊的工作人員不停的詢問。當得知所有廢舊電子產品拆解過程采用全程攝像,氟利昂等危險物品采取專門的貯存,并交與有資質的機構進一步處理時,她對心中多年的疑問終于放下心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生活中,趙燕很注重環保。她說:“兒子玩具很多,有些玩具很費電池,電池用完就報廢了。”她了解到廢舊電池不能隨意丟棄,以免污染環境,自此之后,她十余年收集廢舊電池,普通電池、紐扣電池、手機電池100多節(塊),交與有關部門回收處理。
在此次參觀活動中,市民代表不僅看到了再生資源如何回收利用,看到了一臺報廢汽車在1分24秒內經過全自動拆解后,將玻璃、金屬、塑料分離處理,更收獲了今后該如何處理家中的廢舊物品。一向注重環保的市民代表韓強說:“以前家里的廢舊電器一直不知該如何處置,留在家里太占地方,賣了又覺得不劃算,更重要的是怕被沒有處理能力的小商販收購走,使回收的廢品得不到妥當處理,造成二次污染。”對此,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市民代表,目前,我市已開通了以12345民情熱線為服務平臺的廢舊產品回收熱線,市民家中有廢舊物品均可直接撥打熱線電話,工作人員將上門收購。市民代表惠凌云聽完介紹后激動地說:“以前擔心廢舊電器被掩埋后污染水資源,今天看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項目后,我可以放心地將家里的廢舊物品交給他們,他們有專業的設備和技術,廢品在他們手里將‘浴火重生’。這既節約了資源,又再創了資源價值,一舉多得,我們放心。”惠凌云表示,之前家里有臺壞了的電冰箱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現在才發現它竟然大有用武之地,回家就撥打12345民情通熱線。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據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公司總經理戴南昌介紹,今后,企業將繼續向再生資源的下游延伸發展再生鉛、再生銅、再生貴金屬、再生塑料、再生纖維等再生資源深加工,同時,橫向延伸發展資源利用及節能環保領域的裝備、材料及產品制造等產業。戴南昌說:“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不僅是對廢物的利用,更是對城市環境的保護。每生產一噸再造紙就可以減少對1棵17年成樹的砍伐,以目前園區建成的廢紙處理車間年處理12萬噸的能力來計算,相當于每10多年就可保住一座大興安嶺。由此可見,廢物再利用既是對子孫后代的負責,也應是目前我市打造藍天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
2014年9月,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準,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經核準建設重點項目16個,新增投資14.2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項目3個,拆解加工處理類項目3個,深加工類項目7個,基礎設施類項目3個。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拆解廢電視機、廢冰箱、廢洗衣機、廢空調和廢電腦100萬臺、處理廢紙10萬噸、廢橡膠6.5萬噸、報廢汽車1.18萬輛、廢塑料10萬噸和廢鋼鐵35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7.1億元。同時,每年可為社會節約自然資源量325萬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