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有許多新變化。節儉風尚、中國機遇、環保理念,就是觀察這些變化的三個“關鍵詞”。
年前本是消費的高峰期,但一些商家卻發現,過年的生意和平日的差別越來越小了。其實,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天天像過年”,已經不再是縈繞心頭的夢想,而是現實。中央出臺關于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更給全社會提倡節約的觀念帶了一個好頭。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各地年夜飯和春節家宴也刮起了“節儉實惠”風。不少飯店推出了“半價菜”“拼盤菜”,“光盤行動”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我們從數據上看到的是節日市場的不溫不火,從理念上看到的是節儉過年的風尚。
商品豐富了,選擇變多了,購物也更加便利了。很多人發現,回家探親的人群中,拎著大包小包的旅客少了許多。過年的禮物“回去再買”,成為許多人的選擇。這背后,則是“哪里都能買得到”的共同感受。旅客省了拎包擠車的辛苦,心里卻多了一分從容與自在,從其中也觸摸著市場經濟的活力,感受著國家與社會的進步。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競爭的商家多了起來,不少外商也來湊起了熱鬧,想從中國的節日市場中分一杯羹。北京一家年貨市場里,來自國外的商家就有9家。而不少國人也選擇在春節長假到國外旅游,他們的購買力也讓當地商家刮目相看,一些國外的酒店和游輪掛起了大紅燈籠,以吸引來自中國的游客。看來,“中國年”不光在文化領域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知,在經濟意義上也成為世界的發展機遇。“讓世界分享中國機遇”,正變為現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有了更多的追求,環保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神州大地經歷近一個月的“霧霾”天氣后,人們反思的結果是:市民燃放爆竹減少,許多城市取消了焰火晚會。北京地區還公布了煙花燃放指數,引導公眾根據天氣質量情況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盡可能減少對空氣質量的影響。與此同時,“音效爆竹”“電子煙花”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些變化,彰顯的是綠色環保的理念,體現的是傳統節日與現代理念的深度融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