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供暖(供熱)中的“要溫飽”與“要環保”的關系
供暖解決的群眾溫暖過冬問題,清潔供暖要求供暖帶來的環境影響最小化問題。
入冬以來天氣寒冷,關于供暖的文章多了起來。僅選其中的一篇為例。
最近,半月談評論員趙陽發了一篇文章:“村干部冒著嚴寒強拆百姓取暖煤爐?事實真相考驗基層治理智慧”,在指出《冒著嚴寒沒收百姓煤炭,拆取暖爐子》的網帖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后,提出了農村清潔取暖面臨的兩難困境卻是無法回避的事實:一方面,面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嚴要求,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進行財力補貼,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另一方面,因取暖成本高,農村群眾對清潔取暖項目接受度不高,一些村民開始悄悄燃煤取暖。
雖然趙陽評論員對清潔供暖情況的了解不一定比我們“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多,但反映的農村供暖面臨的“兩難困境”卻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由文章可以引申出兩個問題:兩年前就解決了散燒煤問題,為什么群眾還要悄悄燃煤取暖,僅因為體感差、“用不起”嗎?誰能說天然氣供應得到了保障?
其次,村干部冒著嚴寒強拆百姓取暖煤爐,與事實不符,那么事實是什么,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不談文章涉及的山西某地,僅由供暖引申出來的“要溫飽”與“要環保”關系做進一步討論:
第一,“要環保”是以“要溫飽”為前提的。如果沒有“溫飽”這個前提,生態環境很好,但群眾吃不飽穿不暖,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是“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提出背景,也是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的道理之所在。
第二,“要溫飽”與“要環保”是與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的,是發展與保護關系的另一種通俗表述。而關于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06年的《之江新語》中就做了精辟論述,用形象通俗的語言解釋了發展與保護的三個階段及其相互關系,難道我們的基層干部就沒有學習,或者學習了很快就又忘了嗎?
第三,“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原文。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回到前面的引文。
“習近平:居廟堂之高不忘江湖之遠”,這是央廣網2018年2月10日的文章標題。文章介紹了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推出網絡微視頻《人民領袖》:上個世紀60年代末,鄉親們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他說,今后如果有條件有機會,我要從政,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他還說過,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如果我們有了為人民服務的心,你居廟堂之高,你仍然不會忘江湖之遠。
總書記不僅提出了要求,更是以身作則;中央文件要求我們有“看齊”意識,難道地方學習文件就這么不上心嗎?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