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污染問題。今年1—10月,全省PM2.5為20微克/立方米,再創歷史同期新低,但隨著廣東PM2.5持續降低,臭氧作為大氣首要污染物開始凸顯。“廣東臭氧污染一直在高位振動。”邵敏提醒。
臭氧是由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特定條件下反應、輸送,最終生成。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和工業生產,但揮發性有機物卻非常繁雜,包括溶劑、印刷、噴涂等。
“揮發性有機物量大面廣,治理非常難。”邵敏表示,如在東莞就有超3萬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企業類型多,都需要針對性管控方法。
所以廣東今年開始,每個城市都有專門的科技隊伍幫扶做管控,制定針對性措施。“目前這樣做還是有成效的,不敢說已經找到臭氧防控的路徑,但基本的方式方法已經在摸索中,所以有可能‘十四五’期間,在全國率先找到臭氧污染治理的廣東路子,實現臭氧穩定下降。”邵敏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