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土地的利用調整
對于已經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上述生態修復措施的難度和成本都很高,但可以通過調整利用結構和采用適宜的復墾利用方式,來達到生態修復的目的。在通常情況下,污染土地利用的目標是非食用之物,如作為林業用途、綠地、停車場、倉儲用地或旅游用地等。通過輔助采用表土剝離法、客土覆蓋法等工程方法,實現土地生態修復治理的目的。
湖南省的田間小區試驗表明,Cd污染土壤(全Cd含量1.08毫克/千克)改制玉米(早稻改種春玉米、晚稻改種秋玉米)皆可避開當季農產品的Cd污染風險,稻-玉輪作配合鈍化措施可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而玉-稻輪作則可采用春玉米食用與晚稻作為富集植物修復Cd污染土壤的生態循環減控模式,實現農產品安全生產和修復Cd污染土壤的雙重目的(謝運河等,2014)。湖北省大冶市重金屬鎘污染比較嚴重,局部地區超過正常標準80倍左右。通過鎘污染稻田改種棉花,大大節約了修復成本,同時也阻斷了鎘向食物鏈轉移(胡蓉等,2017)。湖北省另一項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水田改良區苧麻,地下根莖和地上莖葉鎘累積率分別為258%和91%;旱地改良區改種苧麻,其地下根莖和地上莖葉鎘累積率分別為315%和127%;水田和旱地苧麻總吸鎘率為1.67%和2.21%。大田調查結果苧麻地下根莖和地上莖葉鎘累積率分別為208%和83%,總吸鎘率為1.45%。試驗表明苧麻實際對水田和旱地土壤鎘的降低率分別為2.65%和3.17%。耕地改種采用苧麻后,既可以切斷鎘隨食物鏈對人體的危害,也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項雅玲等,1994)。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