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從新式安葬看綠色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碳交易網2019-04-07 22:34

      京津冀協同海葬首航活動4月2日啟動。約百名家屬來到船舷,帶上白手套,雙手將裝有親人骨灰的可降解環保袋輕輕送入海水,送親人魂歸大海。 杜燕 攝
       
      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 (記者 杜燕)清明時節,東風御柳,草場鶯飛。還有二十幾天,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即將在京郊西北部延慶開幕。連日來,園區都處在分階段、分重點的半負荷、全負荷測試演練狀態,以檢驗籌備工作的精細化程度、運營指揮體系和各服務體系的準備情況。
       
      這場高規格的世界園藝盛會,既是促進綠色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舞合,也是中國弘揚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民眾轉變生活方式的契機。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轉變,正是近年來中國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
       
      以清明掃墓祭奠、喪葬儀禮為例,一方面,政府出面、動員各界,保障民眾“逝有所安”;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民眾樂于選擇“回歸自然”。
       
      海葬、樹葬、自然葬……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北京已開始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推行之初,許多民眾不能接受。
       
      負責海葬業務的北京八寶山禮儀公司工作人員王洪亮表示,以前一個月最多辦理十幾份骨灰海葬業務。如今,一個月最多能辦理400多份業務。
       
      從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骨灰海葬量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增長。到2018年,骨灰海葬數量增至2957份,創歷史紀錄。北京市八寶山禮儀公司副總經理王德東預計,今年北京骨灰海葬量將達到3000份。
       
      作為一種不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態葬式,骨灰海葬逐漸被人們接受。自2017年起,北京推行另一種生態葬式——自然葬,即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將骨灰安葬于景觀生態葬區,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且不保留骨灰。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這種崇尚“回歸自然”的新型葬式,推出至今,共辦業務2735份,安葬逝者2048位。
       
      “一年多的時間,社會的接受程度讓我們感到驚喜。”他稱,這說明民眾愿意接受生態的、環保的、綠色的新型葬式。今年,北京還將新增5家公墓開展自然葬服務,全年預計有900至1000份骨灰自然葬。
       
      在李紅兵看來,“回歸自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要讓“墓園變公園”。
       
      清明時節,在北京市長青生命紀念園的自然葬區,鳥語花香,小橋流水,桃紅柳綠;在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生態墓園,灌草結合,綠意盎然,包括草坪葬、樹葬、自然石葬等各種葬式錯落有致,與周圍的綠樹青草融為一體。如果不是擺放著祭掃使用的鮮花,很難讓人相信這里是一片墓地。
       
      如果說,土葬到火葬是中國殯葬改革的一次飛躍,那么,從火葬到節地生態安葬或是再一次飛躍。
       
      2018年初,民政部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
       
      目前,北京已有33家經營性公墓因地制宜推行海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立體葬、自然葬等節地生態葬式。2015年,北京市節地生態葬占比20%,如今占比超44%。(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