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依托碳市場開展氣候信息披露的挑戰和建議
# 中國石化綠色低碳處副處長王之茵指出,中石化也會在未來進一步通過信息化,智能化來加強數據質量的管理,包括數據留痕管理數據、傳遞等等;在持續關注國際和國內相關政策的同時,開展氣候風險對財務報表方面影響的分析,并探索如何將非財務信息進行財務化。
此外,針對氣候信息披露的挑戰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下一步需要構建細化到分行業、分板塊、分產品,做到與同行業、同類產品實現對標,挖掘減排潛力,再進一步倒逼氣候信息披露能力的提升;第二,數據安全保障,氣候數據披露涉及到產業安全性、商業機密等,需要對披露方式和平臺進行研究;第三,數據的國際互認問題,在未來國際氣候談判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披露數據如何獲得國外認可,將是一項挑戰。未來中國企業需要提升這一方面的能力,也需要主管部門的激勵,包括提供更多國際對話交流的平臺。
# 寶武集團碳中和辦公室碳減排高級專員李愛菊認為,氣候信息披露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推進的過程,需要分步實施:
第一,建議明確信息披露主體、統計口徑、標準,明確量化數據類型,以及明晰不同企業的披露方式(例如上市公司如何披露,以及參加碳市場的企業如何披露)。第二,建議制定實施細則。通過碳市場披露的數據經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具有透明性和真實性,但需要考慮其他形式披露的數據的價值如何體現。第三,要確保數據質量,建議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和管理并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數據披露質量和水平。第四,要注意數據安全性。部分氣候相關數據涉及具有高敏感性,企業在進行產品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應該掌握主動權。
# 申能碳科技首席研究員戰雯靜指出,碳市場碳排放信息披露是基礎和起點,未來也需要部分自愿披露作為補充,向市場傳遞企業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貢獻。這些都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從具體的建議來說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從碳市場的信息報送,到企業層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最后到企業氣候信息披露,三者之間需要做好銜接,做到穩中求進。第二,碳市場披露的信息和實際碳排放量存在一定差異,需要向公眾解釋說明這一情況。第三,從碳排放信息披露到企業信息披露要加強規則的適用性。例如,適用于普通企業的信息披露口徑和方式,可能用于能源企業會出現一些缺陷。例如供給側的排放受需求側的影響和制約,如何去反映能源企業自身的低碳轉型過程,在披露的過程當中去體現自身的電源結構優化,包括在氫能儲能產業方面的布局和發展都是需要考慮和面對的問題。第四,需要明確信息披露規則要求。針對未納入碳市場的主體的披露要求、規則、格式需要進一步細化。第五,目前碳市場的信息披露更多針對于最低一級的企業法人主體,而對控排企業而言,大部分以企業集團為主,更高的管理層面缺乏數據的歸集和披露的方法。后續需要有更多適合中國國情、行業特點和企業管理情況的披露指引,包括相應的能力建設工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