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湖北省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明確企業年度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基本內容應包括
碳排放信息。今年12月前,湖北省內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的責任主體將強制披露
碳排放信息。
湖北之外,近年來,我國多地發文強制要求重點排放單位披露碳排放信息。業內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碳信息披露(下稱“
碳披露”)機制正不斷完善,覆蓋范圍由“點”擴大為“面”,執行機制由“自愿”逐漸向“強制”過渡,但短期內強制
碳披露仍以上市企業及納入碳排放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為主,下一步將重點向即將納入
碳市場的水泥、電解鋁、鋼鐵、化工等重點排污企業延伸,逐步擴大范圍。
碳披露即對于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要求其披露年度碳實際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實際排放量、配額清繳情況,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標準或技術規范,披露排放設施、核算方法等信息。
記者了解到,披露的碳信息可以清晰展示企業碳排放量,有利于幫助企業提高氣候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高質量的碳排放信息也有利于發揮全國碳市場的定價功能,促進全社會減排。
近年來,具備成熟條件的上市公司主動發揮表率作用,積極披露碳信息。根據《2021中國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發布的數據,2021年,2124家聯交所上市主體中,共有456家披露了碳信息,占比為17.67%;1451家上交所上市主體中,共有158家披露了碳信息,占比為9.8%;882家深交所上市主體中,披露碳信息的占比為11%,達118家。“近幾年,參與碳披露工作的上市公司數量、參與國際碳披露的項目個數均在逐年增加。”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紅說。
此外,《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還公布了我國碳排放總量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名單,為上市公司碳信息進一步透明化奠定了基礎。中國廣核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當前,上市公司披露碳信息進程正進一步加快,
碳管理能力已逐漸成為評估上市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未來,碳披露、
碳管理能力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
中央碳達峰
碳中和領導小組咨詢專家彭應登介紹,我國碳披露工作以去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與《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為標準,主要圍繞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000多家發電企業。
彭應登進一步指出,“將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污企業作為強制碳披露工作重點,是為了強化碳披露的社會監督責任。”記者了解到,目前,陜西、四川、江西、吉林和浙江等多地均已印發關于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的管理文件,強制要求重點排污企業披露碳排放信息。
“通過‘自愿+強制’結合的方式,我國碳披露主體范圍正逐步擴大,但短期內仍會以納入碳市場的重點排污企業為主。”彭應登表示,由于我國企業氣候變化信息披露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企業自愿披露碳信息的水平參差不齊,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碳披露的主體邊界、范圍以及企業碳管理情況缺乏統一界定。所以,碳披露工作將逐步擴大強制執行范圍,否則將會影響企業碳披露的數量和質量,甚至出現“亂披露、假披露”情況,對碳市場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下一步,水泥、、電解鋁、鋼鐵、化工等即將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高耗能企業應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碳披露準備。”彭應登說。
盡管部分重點排污企業的碳披露已在強制執行范圍內,但記者了解到,其中不少企業對于這項工作的認識仍然不足。
“我們集團共有5個熱源廠,都是保民生的供熱機組,機組容量較小,人員配備不足,所以碳披露工作目前是由環保人員兼職做,各廠協調人員也會幫忙處理相關事項。我們的碳披露工作是近兩年才開始做,經驗與人力都相對不足。”某熱電廠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鋼鐵企業從業者則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還沒進行碳披露工作,主要是不太懂。碳信息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取得相關認證?做碳披露有什么用處?我們對這些都不是十分明確。”
記者注意到,與大型電廠或大型上市公司有獨立的碳管理部門不同,不少規模較小、
碳交易量較小的企業沒有專門的碳管理部門,碳披露工作都是由企業內部的環保人員兼職處理。
對此,彭應登建議,應盡快培養企業碳披露管理隊伍。“要加快建立企業內部的碳披露制度。尤其是涉及出口商品生產的企業,宜盡早建立碳排放披露體系,以便隨時應對任何形式的碳邊境調節機制。”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建議,推進企業披露碳信息,還應制定并完善統一的企業碳披露標準,合理界定企業碳披露的范圍及邊界,使企業開展碳披露有制可依、有規可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